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

《Rebirth》- 爱尔兰地图


Rebirth》的图板是双面的。基本那一面是苏格兰地图,而另一面比较进阶的是爱尔兰地图。我最近才第一次玩爱尔兰地图。


大部分的游戏机制是一样的,只有几个地方有不同。首先是没有起教堂的地方,换成了通讯塔。通讯塔不需要玩家起,而是每当在通讯塔旁边放板块,就可以获取好处。各通讯塔会提供什么好处是每一局游戏开始时随机设置的。有一项好处是可以马上多放一个板块。还有一项好处是如果有接上特定三个通讯塔,可以得13分。


爱尔兰地图有一个大差别是少了指定要做农场或电厂的土地。这样让玩家的自由度更大。我能理解为什么苏格兰比较多土地是指定做农场或电厂的。这是不需要玩家,尤其是新手,思考太多,可以专心的学玩游戏。就算熟悉了游戏,苏格兰地图有这样的额外限制也是有趣、有挑战性的。我不觉得苏格兰地图不适合老手玩。


因为是两个人玩,所以我们用红色玩家的棋子挡掉一些我们不能用的土地。

爱尔兰地图少了教堂,就表示少了玩家的秘密任务。不过爱尔兰加了公开任务,每一局会随机设置八项。这样就变成游戏竞争性比较大,大家都知道有什么要争。任务牌上的两个数字第一个是抢先完成的玩家的分数,另一个是其他有完成的玩家的分数。有一个通讯塔的好处是可以让任务分数翻倍,就是照片里那 x2 标记。

爱尔兰地图比起苏格兰地图可以说稍微复杂一点,但差别不大。我觉得城堡的争夺是很重要的。我这一次就是输在城堡的分数,我的城堡明显比晨睿少了一截。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

桌游照:《Five Tribes》、《两河流域》、《龙年》、《特鲁瓦》、《国家公园》

我、阿 Han、Allen 继续在 BoardGameArena.com 上玩桌游。有时候试新游戏,有时候玩以前玩过的。不过有很多以前玩过的我也不记得规则了,等于是要从头学起,重新看规则书。《Five Tribes》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这一局是很奇怪的一局。一面玩,我就觉得 Allen 是最顺利的,而我是最糟糕的,因为我连一个精灵都没有争取到。这游戏里精灵的法力是很强的。Allen 自己也觉得自己得心应手。哪里知道游戏结束时我们双双都掉眼镜。竟然是我赢了。而我会赢,唯一的原因是竞标的时候我很吝啬。游戏结束时我还有很多钱,而钱就是分数。我玩得那么糟,是因为不舍得竞标。省下了钱,但是很多好的事都被别人抢先做了。我们都低估了省钱的厉害。

《国家公园》(PARKS) 我以前玩过实体版。那时候不觉得很特别。最近再玩,觉得是愉快的轻策游戏。大致上还是收集资源完成订单这样的机制,要说特别确实没有很特别。只是整体上的游戏体验还算不错。核心的棋子行走机制算是有点特色的,或许我不应该说它没特色。

《两河流域》(Tigris & Euphrates) 曾经是 BGG 的排名第一游戏,有很多人认为是 Reiner Knizia 最重要的作品。我家里有实体游戏,不过我也很久没玩了。这一次三人玩,让我再次体验到这游戏精彩的地方。

我们很快就出现了左下方的大国。这游戏里的一个特点是国家并不属于任何一位玩家。国家只是大家用来得分的工具。玩家有四种领袖,各用来争取一种分数。玩家需要四种分数都平均的争取,因为最后的分数是看四种分数最低的那一个。单一类别分数高是没有用的。

国家一旦碰到就会打仗。打仗会分开各种颜色来打。如果两个卷入战争的国家都有同一个颜色的领袖才需要打。如果没有冲突,那大家是可以共存的,国家会统一起来。

我因为一次战争得了很多绿色分数,所以暂时就不必烦恼拿绿色分,要为其他颜色的分数努力。

灾难牌可以把国家一分为二

左上角的小国很太平,没有人想引起战争。

领袖运用纪念碑得分是重要的,因为每一轮都可以稳定得分。这是危机四伏的游戏,不只要忧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要担心发生内战而被篡位。玩家同时要防范这些,也要规划用同样的手法去攻击别人、为自己争取利益。

最后是阿 Han 大比数胜出。分数是保密的,所以我们只有个大概谁玩得比较顺利谁比较糟糕,但是并不知道彼此的分数。严格来说真的要去记录是可以的,只是通常不会有人有这样的耐性。

Stefan Feld 是很受欢迎的设计师,但是他最红的游戏我反而没有特别喜欢,反而是这《龙年》(In the Year of the Dragon) 我是挺喜欢的。我自己也有实体版。我也很久没玩了。我记忆中这是多灾多难的游戏,每一回合都要被事件害惨,要受很多苦。玩家只能尽量作准备,减少伤害。

我有点意外,这一次我玩得没有想象中悲惨。我觉得一方面是我幸运做了起始玩家,而我的顺序优先点数维持了很长时间领先,所以每一回合要选择做什么事的时候我都先选,也就是可以任选。这样是轻松很多的。如果不是顺序领先,而要选择别人已经选了的行动,得额外付钱。这是很痛苦的。钱本来就不容易赚,可是有时候真的很需要做某一件事。这一次玩得没有太痛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还大致上熟悉游戏的玩法(虽然很久没玩),所以懂得未雨绸缪,好好准备不要死得太难看。


 这是我们最后的状况。我有四个宫殿和十一位下属,表示我曾经被逼辞退的下属只有一位。在《龙年》里能保住那么多下属,是三生有幸的。


《特鲁瓦》(Troyes) 是 Allen 擅长的游戏。这游戏我玩过不止一次,不过因为是十三年前的事了,我还真的忘了大部分规则。这游戏也是有灾难元素,因为每一回合都有外敌来袭,大家要有能力抗敌。

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

亚洲游戏:《Jom Burger》、《Card Bullet Re:Load》、《Fly-A-Way》

在槟城举办的亚洲桌游祭马来西亚站我试了很多游戏。我查看我最近有玩过又还没介绍的游戏,竟然有22套。我的功课好多啊啊啊。我得加油!


《Jom Burger》是四眼工作室的作品,设计师是我的朋友阿鸿还有 Buddhima 智仁。这是简单快速的骰子游戏。主题是马来西亚的汉堡包。这游戏应该去找 Ramly Burger 合作出版。


每一位玩家有自己的一个小图板,就是这样的一张汉堡牌。五种颜色的骰子各有两个空格可以放,代表了不同的食材。粉红色骰子是汽水和薯条(用来凑成套餐),要有完整的汉堡才会有分数。每一回合甩的骰子,大家会轮流拿。骰子的点数就是分数值。第一颗骰子大家是按照玩家顺序拿的,但是第二个是反顺序拿。


每一位玩家有这样的两张特别能力牌,可以重甩骰子或从袋子里抽骰子。这样做自然是为了增加分数,不过用了不保证加分。这些特别能力牌如果不用,值两分。

有完成小汉堡或大汉堡都可以得分,而且抢先完成的玩家有额外分数。

智仁(右)是其中一位设计师,另一位是阿鸿。我们在开展前偷步了。


《Card Bullet Reload》是来自日本 Mousou Games 的微游戏,画师 NONNKI 有亲自来参展。


游戏设计师是 Mousou Games 的 Hiro 的儿子。这是纸牌版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每一回合都是大混战,大家互相攻击。回合的唯一生还者就是当回合的赢家,得一分。得两分就成为游戏赢家。


游戏里只有五种牌。有的用来攻击,有的用来把对手的攻击反弹回去。被打中的话,攻击用的牌就要放在面前,变成了负伤牌。得了三张就当回合出局。有一张牌可以把自己的负伤牌给对手。这和攻击差不多。


玩家轮次可以选择打牌或抽牌。要攻击人自然是要打牌。游戏的一个特别地方是它并不一定照顺序走。如果现行玩家的行动最终有导致一个人受伤,那受伤者就是下一个执行行动的玩家。没人受伤才会顺时钟走。这游戏要小心不要和某个人互相消耗。因为很可能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手牌少的时候,别人一定会乘人之危。

这是挺简单但有相当玩家互动的游戏。美术我是很喜欢的。


《Fly-A-Way》是来自新加坡 Play Logue 的游戏。这是关于候鸟飞行路线的游戏。


地图是亚太区。游戏里任何时候都会有三对标记(黑白红),代表某一种候鸟的飞行路线。玩家需要下棋子把这些标记接起来。一对标记一旦接上,就会做计分。分数不一定只有完成路线的人拿。路线有动用到谁的棋子,他们都可以得分。每一位有贡献的玩家都可以得分。


城市有不同的形状,是有意思的。有一些牌会按照这些形状来得分。这游戏有点像火车游戏,要把两个城市接在一起。

完成了飞行路线,可以拿下候鸟牌,也开始可以用它的特别能力。

这是制作精美的游戏,也在研究鸟类下了很多功夫。游戏机制就没有很特别,对老玩家来说也许就不会很吸引。不过这是非玩家轻易上手的游戏,而且有教育价值。

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Point of View: Circus Island》(观点:马戏团之岛)


这可以算是微游戏吧。这是2024年艾森游戏展上有人免费派的游戏。也许可以称为传单游戏,因为人家真的像派传单那样派游戏。这是个完整的微游戏。游戏这样派出去用意是让人有机会试一试,然后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出版社的摊位去试试看别的游戏或买主打的游戏。



游戏配件就是上图那小小的一叠卡牌。盒子本身也是卡片折起来。这是合作游戏。游戏的主要概念是四位玩家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大家能看见的事有别,要互相讨论和交换信息才能整理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游戏会给四位玩家不同的画来研究,分别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同一件事。游戏会说一些故事,然后提出提问。玩家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各自的画,进行商讨,然后解答疑问。能解答越多,分数就越高。


《Point of View: Circus Island》游戏里的故事是有马戏团流落了荒岛,等待救援。上面这图片是从北方看小岛。有些提问会请玩家算算某种东西的数量。四位玩家各自的图片会有不同。有可能某一个东西只有其中一位玩家看得见。也有可能有一个东西是两位或以上的玩家都看得见的,那么就要小心同一个东西不要算两次。有些提问是问发生过什么事,这些就要靠整理不同的蛛丝马迹去推算事情的经过。

这是解谜合作游戏。我玩的只是微游戏版本。这是只有德文的版本,一面玩要一面用手机做翻译。喜欢这概念的朋友不妨去找找它的主打游戏。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大西部之路:埃尔帕索》(Great Western Trail: El Paso)

游戏大纲

《大西部之路:埃尔帕索》(Great Western Trail: El Paso) 是《大西部之路》系列里的小弟,游戏机制简化了,游戏时间缩短,但是原本游戏里的所有主要机制都还在。千万别想象成儿童版游戏,这是中量级游戏,绝对不是儿童游戏。我会把它形容成老板级的游戏。做老板的可没那么多时间陪你耗,说话要讲重点,一些细致的工作就交给部下做吧。《埃尔帕索》就是省略细节,重点都讲到位,不浪费时间的游戏。


每一位玩家有一位牛仔,会绕着圆圈路线赶牛,不断从起点赶到埃尔帕索,然后回到起点再开始赶下一批牛。牛仔每一次行走可以选择走一至三步,停在什么建筑就可以使用那里所提供的服务。玩家也可以起自己的建筑,以后就会多了选择。这些私人建筑对手是用不到的。


所谓的赶牛,游戏里用手牌代表。一批牛的价值要看手上的不同种类的牛。牛牌有分数值。一批牛的总值就是把不同类别的牛数值加起来。每当抵达埃尔帕索卖牛,就会按照这数值得分和获取其他好处。手牌放到自己的弃牌堆,下一个旅程开始时重新抽一手牌。游戏这一部分是组牌游戏 (deck building game)。玩家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提高牛的价值。可以买高数值的牛牌、可以移除低数值的牛牌。有些建筑让玩家用掉一些牛牌,用了后可以补牌,希望可以抽到更好的牌。玩家还有一种行动是抽牌然后弃牌,目的也是优化手牌。

玩家需要聘请工人。《埃尔帕索》和原版游戏的一个差别是工人变成了卡牌,成为了组牌机制的一部分。我觉得这点子不错。工人聘请了马上放在面前,他们是随时可以开工的。用了后就要放到弃牌堆,要等下次洗牌。抽牌的时候如果抽到工人,就直接打出,放面前,然后立刻补牌。运气好的话,组成新牌库时所有工人都在上面,那么他们就会很快回到工作岗位,准备开工。

工人有三类,加上一种多功能工人。工人要用来买牛、买建筑和用火车厢。要买越好的牛,需要越多的工人,也越贵。建筑和火车厢是同样道理。火车厢提供不同的好处,包括拿一些任务来得分。

每一次走一圈,玩家会拿一张免费的橙色牛牌。这只是普通的牛。游戏初期是有用的,但到后期就会嫌弱。橙色牛牌库用完的时候,游戏就会进入尾声。游戏多快结束会看玩家的玩法。如果大家都大步走,游戏自然会比较快结束。

亲身体验

《埃尔帕索》是个策略游戏,玩家需要做长期的规划,如何提升牛群的总值,如何扩充自己的团队。不过每一轮的可能行动都限制于走一步到三步之间。这是个聪明的做法。玩家在一轮内不必考虑太多。长远的思考还是要有的,只是短期不用太烦。


每一次运了牛都要将一个棋子放在奖励表领取奖励。这里大部分格子只能放一个棋子。如果低数值的格子都用过了,自己的牛群总值不够来放数值高一点的格子,就会空手而归。这是很糟糕的。玩家一直有压力要不断提升牛群总值。玩家不断提升能力,是有成就感的。每走一圈,都会做一些升级和扩充,这样是感觉自己有不断进步。

感想

《埃尔帕索》在《大西部之路》系列中的位置是有点奇怪的。系列中已经有好几个重量级的游戏,出了这个简化版不见得会吸引喜欢原版的玩家。他们能接受重量级游戏,就不会嫌复杂或时间长。我怎么看都不觉得《埃尔帕索》会吸引他们。但是《埃尔帕索》其实有了原版《大西部之路》的所有重要元素,而且是用更简洁的方式呈现。我这样说是说服不了原版的爱好者的。人家本来就是喜欢复杂,我的所谓麻烦正是人家的快乐。我本来就说不上特别喜欢《大西部之路》。《埃尔帕索》我觉得是不错的,因为已经呈现出《大西部之路》我喜欢的所有元素。我觉得出版社决定推出简化版是为了借助原版的名气吸引新的群众来尝试这系列游戏。人家试了《埃尔帕索》,喜欢了,说不定就会去试系列中的其他游戏。哎呀我怎么形容得人家像在兜售毒品。

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

亚洲桌游祭 马来西亚站 2025 (ABGF MY)


2025年的亚洲桌游祭 (Asian Board Games Festival) 马来西亚站是7月11日至13日在槟城 1st Avenue Mall 举行。这一年是第二次办,我去年也有参与。去年只有周六日两天,今年是五六日三天。这需要相当的体力。去年长女煦芸陪我来,来帮帮忙,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我一个人忙。今年她没来,我通过主办方在当地找助手。


我们吉隆坡的几位设计师、出版社朋友同一辆车一起上槟城:Jon、Nick、智仁和我。出发前,当然大家都精神奕奕很兴奋。完成三天展览后就难说……


桌游祭星期五开始,星期三所有桌椅已经布置好,星期四参展商就可以来准备。这一年的场地比去年大很多,不过是在第二层。去年是在地上层和第一层。


忙完准备,也乘机玩玩游戏。这是《Jom Burger》,关于做汉堡包的骰子游戏,四眼工作室的最新出品。


Hiro 是来自日本京都的设计师,我很喜欢他的《Olenon》,玩了后马上就买了一盒。

星期五是第一天,准备开工!(还很有精神)

这一次买了自己的木制架子


Helmer (左)是来自挪威的玩家。他有在 BGG 看我的部落格,对我即将出版的游戏《马来西亚公假日》很有兴趣。他是亚洲文化的专家,很熟悉亚洲的公假日。

巨型《Trishaw Frenzy》

《小木偶》正式出版后首次公开亮相

表弟 Jackson 来捧场,也买了三套游戏

今年我摊位的印章是《小木偶》

“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星期五晚上的团体照

星期六(展览第二天)已经开始有疲态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马来西亚最成功的出版社之一 Meja Belakang 的摊位

《小木偶》


有几位朋友想试玩《小木偶》,但那时我摊位有另一组还在玩着,我就偷偷去借用一些没有人在用的桌子。所以桌布不是红色的。


谢谢惠顾!这一次参展,有很多人告诉我有玩过《阿里巴巴》,很喜欢。这是很欣慰的。确实《阿里巴巴》的销量比起之前两个作品都比较强。

难得六个人玩《小木偶》

我教来自印尼的参展朋友玩《跳舞女王》

网上商业圈子认识的朋友 Gazelle 也来捧场。

我们晚上11点多吃午餐加晚餐。

星期天(展览第三天)吃了点心才上战场


菲律宾 Ludus Distribution / Larong Atin 的 Freddie,是那里桌游界的老字号。我送了《跳舞女王》和《小木偶》让他试玩,想听听他的反馈,菲律宾玩家的口味会不会喜欢这两个游戏。后来他买了一小批《阿里巴巴》和《小木偶》,去菲律宾试探一下市场反应。菲律宾的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留意一下。

这一次桌游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业者。和他们交流、学习,是十分宝贵的。

Heng Hee 的《Papermade Duel》也有在展览上亮相

星期天是比较忙碌的一天,我的销售成绩比星期五六都好。


这一次参展有通过主办方聘雇了一些助手,所以我有机会去别人的摊位试试他们的游戏,也有机会和其他的设计师、出版社、批发商交流。参加展览,有好的销售量是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宣传效应还有和业者的交流、商讨合作机会、互相学习。

《阿里巴巴》


三天下来,除了星期五因为是工作日,我的摊位几乎是没有停过的,都有人在试玩游戏。我是比较幸运的,摊位在最前面那一行,所以路过的人都容易看到,我也方便拉客。

泰国 BGN 的摊位有一个巨型海报

谢谢惠顾!

和新加坡 Play Logue 的新朋友交换游戏

看到开心的顾客是最爽的,不过这一位比我更爽

我的其中一位助手 Nicholas


来自台湾的小东(小东老师的卓游乐园)带了很多很好玩的游戏参展。我试玩了《爆爆椰》(Coco Boom) 就决定了要买。迟些会再详细一点分享。

幕后:星期天晚上十点结束后

搬运团队工作中

其实我们都累得要死,不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事,是开心的。


我这一次带去参展的三套游戏卖光了:《小木偶》、《阿里巴巴》和《白雪公主》。早知道就多带一点。发生这样的事,自然要宣扬一下给自打打广告,所以我就匆匆忙忙做了上面这样的 Instagram 图。泰国 Wisebox 的 Note 告诉我泰国有很多人想买《白雪公主》。这让我很意外。我带去槟城的《白雪公主》剩下的他全都买下,带回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