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Q.E.》是 Quantitative Easing 的缩写,是量化宽松的意思。我是要上网找才知道这名词的。这游戏的第一版是手工制作的,大部分配件都是木制的。制造的量很少,有买到的人不多。由于评价好,后来发起了 Kickstarter 集资活动,而且成功达到筹款目标,预计2019年年中会完成制作,正式再版。第一版是没有美术设计可言的。第二版就漂亮多了。
这游戏里玩家扮演四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世界经济萧条,多家大企业面临倒闭危机。国家不能让这些大企业倒,一定要救。故事是这样。不过最关键的地方就一个:央行是可以无限印钱的。我们四个人玩,游戏有十六家公司要卖,会进行16次拍卖。16家公司来自四个不同国家、来自四个不同的行业,这些都是平均分布的。拍卖的模式是现行玩家翻开一家公司牌给大家看,然后公开标明自己肯花多少钱买下。接下来其他玩家就得秘密投标,在自己的投标板块上写下肯出多少钱买。这些板块只让现行玩家看。如果有人出的价比他高,他只宣布买家,不公开卖价。所以只有买家和现行玩家道真正卖价。其他有出价的玩家只会知道买家的价钱是比自己高的。整个游戏就是在重复这个拍卖流程。让这整个流程有趣的是两件事。第一是无限印钱,第二是如何得分。
玩家手上没有现金。出价不必顾忌付不起,因为央行是可以印钞票的。乍听起来不合理。重点在于游戏结束时印最多钱的国家会破产,玩家出局。只有剩下的玩家有得比分数定胜负。
算分有几种方式,主要目的是给各公司制造价值。首先每一家公司有分数值,最低分的1分,最高分的4分。4分公司自然就比1分公司有价值了。玩家买公司的时候,如果有买到自己国家的公司,会有分数。因为有面子。每一个玩家在游戏开始前会被秘密分派到要支持某一个行业。收集到自己要支持的行业会有额外分数。另外如果收集到的行业够多样化,也是有分数拿。总之公司收集得多,总不会错。游戏进行的时候,每一回合可以做一次放弃投标来得2分。2分不多,但有时候反正不想争,或知道争不过,2分是不拿白不拿。
游戏规则是蛮简单的。游戏困难的地方是怎样开价。
右上角就是当轮要卖的公司。公司牌有注明国家(这一个可以想象成法国)、分数值(2分)和行业(汽车)。左下角是现行玩家(我、绿色)开的价:$8。红色黑色玩家已经开了价,写在他们的投标板块上,面向下放到图板上。 |
左上是我的国家旗帜。这应该是英格兰吧。左下是我秘密分派到的行业,汽车业。右上是弃权牌。如果当回合有放弃投标(也就是投$0),得了2分后,这弃权牌要反过来,提醒自己当回合不得再靠这得分。右下角的 Q 是起始玩家标记。每回合会换人当。 |
这一张照片和第一张比起来,就能看出竞争提升了多少,钱越印越多。第一轮的开价是8块钱,现在已经提升到60块。 |
亲身体验
这游戏玩起来是试胆游戏,看你敢出多高价。我和 Allen 都是比较保守的,不太敢出高价。问题是公司还是要争的,不争就会少分。所以玩家要做的是敢敢出高价争公司,只要确保有别人印的钱比自己多就好了。这是有趣的拿捏,就像赛跑要让自己拿第二。明知道自己能冲到第一名,但却要忍住,同时又不能让后面的人追上。
Jeff (右)和玩家甲(上)都比较大胆投标,所以他们争到的公司比我(下)和 Allen (左)多。我在游戏初期开价8块,现在开价已经是80块了。游戏初期买到的公司真的是赚大了。我怀疑涨价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大家都想争赢对手,大家都有出高价的压力。 |
游戏结束时,很明显赢家不是 Jeff 就是玩家甲,因为他们的公司多,分数高。问题只在于谁印钱印最多,要被淘汰出局。我们分数算完了才揭晓,这样比较刺激。结果出局的是玩家甲,赢家是 Jeff。我和 Allen 的公司少,无法竞争,我们只看谁印的钱最少,能得奖励分。我们的分数很近,谁会包尾就看谁没拿到这奖励分。成绩揭晓时,印最少钱的是 Allen,所以他是最佳央行主席,而我则是包尾玩家。
感觉/想法
《Q.E.》是个机制简单但却蛮动脑筋的游戏。怎样出价需要细心思考,也要捉摸对手的想法。游戏玩起来可以很认真,很有计算。虽然机制简单,但并不是轻松的游戏。这游戏在模拟经济和人的心理,有点像在做经济学、心理学试验。这是很有互动的游戏。
今年将出版的第二版漂亮多了。图片摘自Boardgamegeek。有兴趣买的朋友可以试试看这链接。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