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星期二

桌游照

2014年10月3日。那一天Boardgamecafe.net的主题是骰子游戏,我们就应节一下拿《Las Vegas》出来玩。我上一次玩是三个人玩,这一次是最高人数五个人。原来五个人玩的话,是不用中立骰子的。玩家只甩自己颜色的骰子。白色骰子如果人少就做中立色,五个人玩的话白色变成其中一个玩家颜色。

五个人玩也很不错,虽然少了中立色这一层考量,但还是很够竞争性。

2014年9月27日。我和煦芸(9)继续玩《Escape》。这游戏真的值回票价了。右下方这一张板块是任务扩充(Missions)里的其中一个任务。一打开就要将鬼(灰色那个)放在起点(灰色板块)。要完成任务,玩家必须从起点把鬼赶到这棺材板块。任务扩充里有五个不同的任务,玩家可以决定用一至三个。如果用的话,是面向下抽,然后洗进牌库里的,所以玩家不会知道任务什么时候出现、会有什么任务。玩家必须完成所有任务,才能离开古殿。有些任务是很有挑战性的。这照片里这安魂任务是很容易完成,因为棺材和起点距离只有两步。我们走运啊!

中间这个是另一个任务,一打开就可以当完成。它的难处在于一打开就要把三个特别宝石放在宝石板块上,也就是说玩家要离开古殿要多甩三个钥匙标记。这很困难!要拿掉这些特别宝石以减低逃离的难度,必须把这任务板块的四周填掉。这照片里任务板块左右两边都已经有板块,所以已经有两个特别宝石移到这任务板块上,只剩下上面还空着,所以还有一个空位可以放最后一个特别宝石。

这两张牌是人物扩充模式里的牌。这模式让玩家选择特别能力,所以是帮助玩家的模式,令游戏比较容易一点,可以用来平衡其他增加难度的模式。左边那张是当骰子全都是甩黑脸时,可以用来直接跳到另一个玩家身处的板块,这样黑脸骰子就解咒了。右边那张是三个黑脸骰子可以当成三把钥匙或三把火,不过这只能用来捡宝石。

2014年10月5日。我拿出久违的《富饶之城》(Citadels)和孩子们玩。这游戏是Bruno Faidutti的成名作。我个人没有太喜欢,不过觉得是适合和孩子们玩的游戏。

这是我开始桌游嗜好最初期的游戏,所以载了些回忆。

这游戏最怕的是玩家选牌很花时间,大家都要等。

2014年10月17日。我教Ivan玩《Lord of the Rings: The Confrontation》,让他当坏人,因为当坏人通常会容易一点点。

甘道夫(Gandalf)遇上巫王(Witch King),巫王就必须先选择用什么牌。甘道夫看了才决定怎样应对。

2014年10月19日。晨睿(7)说想玩《足智多谋》(Ingenious)。大师Reiner Knizia设计了很多很棒的游戏,这虽然不是他的代表作或成名作,却是唯一帮他赢了德国年度游戏奖(SdJ)的游戏。

我不记得晨睿以前有没有玩过。就算有,她也忘了,所以规则要重新教。

我们一面玩,我一面教她策略,教她怎样阻挡我,不让我得分。

2014年10月24日。煦芸(9)说要玩《洛阳城外》(At the Gates of Loyang)。她比较小的时候我自创了简化规则和她玩,现在我们是用正式规则了。她需要时间消化助手牌上的字。

玩《洛阳城外》基本上就是做货流管理。要生产适当的货、配合适当的顾客,而且最好是安排有长期合约的熟客,以确保有稳定收入。

我们三父女玩《德国心脏病》(Halli Galli)。煦芸在派牌、晨睿在测试按铃。

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

《Templar Intrigue》(圣堂骑士阴谋)

8人玩8回合。

游戏大纲

这又是Allen送的其中一个微游戏(microgame)。游戏配件只有十张牌,游戏要七到十个人玩。这游戏是秘密身份游戏,也是团队比赛。每一回合开始时会每一个玩家派一张牌,牌只能自己看。牌背有两种颜色,蓝色是保皇派、红色是骑士派。拿到什么颜色的牌背,就属那一派。大家知道谁是哪一派,但不知道是什么角色。保皇派里有一个国王、几个修道士这两种角色,而修道士中有一个书记是骑士派的卧底。骑士派有一个长老、几个骑士,而骑士中有一些是叛徒,也就是忠于国王的。这简直就是《无间道》,两个派系里各有刘德华、梁朝伟。保皇派是警察、骑士派是黑帮。刘德华是书记、梁朝伟是叛徒。国王就是黄秋生、长老是曾志伟。连杜文泽也有,是骑士。

红色是骑士派的牌背。

上面那一行是保皇派的牌。左起:牌背、国王、修道士、书记(卧底)。下面那一行是骑士派的牌。左起:牌背、长老、骑士、叛徒。

回合开始时,当国王的先把牌打开,宣布身份。接下来骑士派内部会认出长老是谁,也就是说叛徒是知道长老的身份的(梁朝伟知道谁是曾志伟)。最后是长老和书记互认,他们知道互相身份(只有曾志伟知道谁是刘德华)。这些都做好了,回合才正式开始。国王的任务是要找出骑士派的长老,还有躲在修道士中的书记(就是黄秋生要找出刘德华和曾志伟)。所有玩家可以自由讨论、争议、推断。而国王则可以进行几次调查行动。游戏中有多少个修道士(包括伪装成修道士的书记),国王就能做多少次调查,因为每一个修道士能做一次。做调查就是国王指明某一个修道士看任何一个玩家的身份牌,然后说出是什么身份。国王可以叫他的修道士去找长老,也可以叫修道士互相查谁是书记。书记迟早会被叫去做调查,这时候就要想清楚应该怎样回答国王。可能性很多,可以撒谎制造混乱,但可以照实说让国王以为自己是真的修道士。当每一个修道士都做了调查,国王就要捉拿骑士长老和书记。如果两个都捉对,就保皇派赢,否则就骑士派赢。

游戏要玩几个回合,每一回合赢那一派的成员各得一分。当有人的分数达到三分,就成为赢家,游戏结束。我玩的时候没有做这样的计分,每一回合当成独立游戏。

亲身体验

我们八个人玩,保皇派有一个国王、两个修道士、一个书记。骑士派有一个长老、两个骑士、一个叛徒。做国王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轮流当王,一人当一次,所以玩了八回合。我发现我们多数时候是保皇派赢。通常叛徒很快就告发谁是长老,所以长老很快就被调查,很容易被国王认出。国王有三次调查机会。三个修道士有两个是真的,所以一旦有其中一个人的供词不符,就很快会被发现是书记。后来我们的书记的玩法变成要把自己当成是好人(刘德华也说过“我是警察”),博一博就算长老被找出来,只要书记捉不到,还是骑士派赢。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书记唯一的可行策略。我觉得未必。我觉得我们的骑士团玩得不够好,才会一直被保皇派赢。书记的确是要小心不能和其他两个修道士说的话有出入,不过我觉得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说谎。说一些其他修道士无法否定的事就好了。不过这当然也要看国王什么时候命令书记做调查。如果是第一个做调查,也许就不能乱来了,怕往后被其他修道士拆穿。如果是第三个做调查,就可以见机行事。

当保皇派比较轻松(除了国王责任重大有点压力),可以坦荡荡公开地讨论。叛徒一开始就可以大胆告发长老。当骑士派的人需要懂得讲骗话,而且需要相当的默契。我觉得我们当骑士派的时候,谎话还说不熟练,所以骑士派难赢。我猜想一般骑士,甚至长老本身,也许都应该争先恐后说自己是叛徒,提供假消息给国王,以扰乱视线。如果提出一大堆互相冲突的资讯,能逼得国王不得不用宝贵的调查行动去理清。这是我的推断。我们还没玩到这境界。

这一回合Wai Yan(左)是国王。她的牌是开着的。她正头痛谁可信谁不可信。

其他人都忙着替她分析,问题是不知谁会背后有目的。

我还没从数学角度计算三次的调查是不是足于让国王找出长老和书记。如果数学上是可以推断出来的,那这游戏就没有意思了,保皇派一定会赢。只要理智的按照策略做,就包赢,根本不用怕骑士派给的假线索。我觉得骑士派要做的事是制造出更多可能性,让国王应付不来。我们玩的时候,叛徒很快就大声指出谁是长老,没有出现很大的反对声浪,这样变成国王很快就相信了,很快就决定查长老,不会犹豫该查谁。

这是个骗子游戏。老实人会玩得很辛苦。有一次我是叛徒(也就是保皇派的在骑士团里的卧底)而Wai Yan是书记(也就是冒牌修道士)。Ivan是国王。我就敢敢说我是叛徒,向Ivan说谁是长老。Wai Yan 和我的口供不对,所以Ivan心中知道我们其中一个是站他那一边另一个不是。他要探出所以然来,就叫Wai Yan查我。Wai Yan看了我的牌后,犹豫了一下,我们就开始大笑。她这是作贼心虚的反应啊!结果当然是Wai Yan被认定了是书记。骑士派又输了。

感觉/想法

《Templar Intrigue》是个很不错的聚会游戏。规则少,都是在玩玩家之间的心理战和一点逻辑推断。最重要的技术是撒谎。保皇派要理智分析、骑士派要说谎制造混乱。我觉得当骑士派的玩家一定要想好说怎么样的骗话。没有准备好的话,很容易被国王看穿。这是个热闹的游戏,但当然也要看玩的是什么人。千万别硬拉心不甘情不愿的人来凑人数玩。这是要大家都投入玩才好玩的游戏。游戏一个回合玩得很快,所以在人多的聚会上可以轮流玩,例如胜的团队留下继续玩,败的玩家换下来让其他人玩。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什么都不缺

我的桌游收藏,早就超越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我现在有大约275盒游戏(包括51个扩充)。我是已经无法每一盒都常玩的。很多游戏已经超过一年没碰过,有一些甚至三四年没碰过。这像不像古代的皇帝?就算我从今天起不再买新游戏,我想我现有的游戏已经够我玩很长的一段时间玩不腻。理论上我是不需要去追新游戏资讯的。桌游网站、部落格、文章大部分都是谈新游戏,这有点可惜。我喜欢看有关桌游的文章,但对新游戏没有特别热衷,很多时候都是瞄两眼就跳过。我还是偶尔会买新游戏的,没有故意去避忌。不过会让我有冲动买的游戏不多。我还是很常有机会尝试新游戏,因为和我玩的朋友会带新游戏来玩。我算是比较常带旧游戏的人。不过不论新旧,开心就好。

玩新游戏有它的乐趣。学习的过程、摸索的经过、开窍的刹那,都有它们的乐趣。这些都是品尝族所享受的事。我想很多桌游爱好者都是品尝族——玩很多不同的游戏,但很多都只玩一两次。不用怕当品尝族,不必介意游戏只玩一两次,桌游是嗜好,没有谁能规定谁应该怎样去享受自己的兴趣。

我想卖桌游的、出版桌游的,最怕像我这一种老顽固式玩家。老顽固总是埋怨当下的游戏大不如前、没有新意,总是停留在某某年代的游戏,不肯花钱买新游戏。如果个个玩家都是这样,桌游行业会完蛋。幸好喜爱桌游的玩家依然有增无减,业界还是不停有新设计师、新创意。最近我有留意的新游戏是《Tragedy Looper》和《Alchemists》,希望会有机会试试。

就算有一天我的所有游戏都玩得厌了,至少还有一个我相信还会很耐玩——《Android: Netrunner》。我有的是基本游戏和第一扩充系列的所有扩充。我暂时是没有打算继续追扩充,还有很多我和还没买。我觉得只是我有的这些已经很多变化了。玩《Android: Netrunner》的难处在于需要专,就像下围棋、下西洋棋、玩《万智牌》(Magic: The Gathering)那样。要全心投入、要很常玩,才会玩出味道、玩出乐趣。我觉得是要加入这些游戏的专一玩家的圈子,才能玩出最大的乐趣。我现在是太花心了,做不来。没办法,做人是要取舍的。不过我的那一套《Android: Netrunner》是绝对抱着不放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我会心血来潮当个专一玩家。到时希望Spartan Games Arena还有人在玩。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Coin Age》(零钱战记)

2人玩4次。

游戏大纲

现在流行微游戏(microgames),《Coin Age》是其中一个比较有名、有好评的。特点是只需要一张牌和一些零钱就可以玩了。它是个二人战争游戏。我那一套是Allen送的,配件包括厚纸皮做的硬币,一面金色一面银,两个玩家各一色。游戏开始时双方手上各有四个1号(最小)硬币、三个2号硬币、两个3号硬币、一个4号(最大)硬币。轮到自己的时候要把还在手上的每一种硬币拿一枚,放在双手合起来的空间里摇,然后用一只手拍到桌面上,看看有多少枚是现出自己的颜色。有多少自己的颜色,决定了当轮能做什么事。有的时候能把硬币放到图板(其实就是那一张牌)上的一个地区。空地可以放,小的硬币也可以叠在大的硬币上,把它压制掉。有的时候能移动图板上的硬币,就是把一整叠移到相邻又空置的地区。有的时候可以抢走图板上的硬币(必须是叠在最高的一枚)。当图板填满,或其中一个玩家的硬币用完,游戏就结束,可以算分。

规则书很小本。这里这列表示出有多少枚自己颜色的硬币就能做什么事。

计分是看叠在最高的硬币的,被压的通通不算。硬币按照号码得分。图板上地区有分组。同一组如果自己控制的地区比对手多,所有硬币的分数乘二。最后如果手上还有硬币,一枚值一分。

台面上(牌面上)银色是12分。右上方的地区组是银色多,所以4分变8分。中间三块地那一组也是银色占上风,所以2分变4分。金色在左边的大组和右边的只有一块地的小组都领先,所以已经是20分了。右下角那一个硬币是唯一没有乘二的。金色共21分。

亲身体验

我和Michelle玩了两次,后来又和阿Han玩了两次。这游戏看规则感觉有一点策略,不过玩起来我一直摸不着头脑。好几次觉得怎么结束得那么突然。我四次都是惨败,而且到现在还搞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输。是对方运气好?还是我用错策略了?是我不懂得防范危机?我们四次都是图板填满而结束。第四次玩我们玩得稍微久一点,因为比较常吃对方的硬币,那时似乎看到了一点战术。玩家要设法控制自己下一轮会有多少不同号码的硬币,因为这样会影响可能执行的行动。硬币少,就比较大机会拍不到任何自己的颜色,这样的话就可以吃对手的硬币。4号硬币虽然分数值高,可是是最弱的硬币,随时会被压。玩家可以看对手手上还有什么硬币去决定怎样下硬币。例如对方最小号的硬币是2号,那么自己的2号硬币就已经不怕被压了。我一面玩一面发现各种小战略,不过整体上我还整理不出什么大策略,结果是屡战屡败。

银色惨败。

感觉/想法

要我评《Coin Age》我暂时是要投降,因为我还是搞不明白。虽然机制简单、游戏又玩得快,可是隐隐约约觉得有不少战术考量。也许是游戏太快了,所以我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整理出头绪。

除了基本地图还有这两个变化版。

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桌游时间

你的桌游时间,是不是都用在玩桌游?我发现我花在写部落格的时间也许比我真正在玩桌游的时间还长。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可悲,可是想深一层,其实也不用叹息。写部落格我是写得开心的。开心就好。记录自己的经历,就是在回味,就是再次享受那过程。我的部落格有中英两个,那我玩一个游戏加上回味两次,不就等于是三倍的乐趣?我前世可能是史记,喜欢把事情记录下来,觉得作记录本身就很有满足感。

玩桌游需要安排时间、需要有人陪,不是说玩就玩。我每一个星期比较固定的玩桌游时间是星期五晚上。有的时候周末也会和孩子们玩。写部落格是一个人做的事,只要身边有一台电脑,随时都可以做。

我估计我的桌游时间是这样用的:

  • 写部落格:这包括处理照片的一些时间(不多)。我还能保持更新两个部落格(另一个是英文的),有成就感。
  • 玩游戏(面对面):主要是在Boardgamecafe.net和那里的桌友玩,或是到Allen家玩。
  • 玩游戏(电子平台):其实就是和阿Han还有Allen玩《暗杀神》(Ascension),几乎每天都玩一两回合。
  • 阅读桌游讯息/文章/部落格:我用Feedly订阅部落格。现在很少会去找新的网站或部落格来追,已经订阅的也够多了。我还是有上BGG,但没以前那么频密,会打开来看的文章也没以前多。
  • 看规则、做规则纲要:这两者通常是同时进行,因为我要做笔记来帮自己在头脑里整理规则的架构、帮助自己消化规则。
  • 整理游戏、保养游戏:这包括上卡套、配件打包包(透明塑胶袋子)、给牌或参考表过胶等等。我通常是不用卡套的,而且现在买的新游戏也不多,所以用在这里的时间不多。
  • 自制游戏:现在也很少做了,不过今年自制了一套《Adventure Time》主题的《情书》(Love Letter)。

我现在比较少去找新游戏玩。虽然看桌游新闻总会有很多新游戏的资讯,不过我少深入去看细节,除非是觉得很特别的游戏。不过我还是很常玩新游戏,因为圈子里总会有人推新游戏。

桌游爱好者,除了上面的事,还会怎样运用嗜好时间呢?我能想到的如下。还有什么可以补上?

  1. 买游戏
  2. 卖游戏、交换游戏
  3. 玩游戏(对电脑)
  4. 玩游戏(单人游戏)
  5. 交通时间(开车或乘车去聚会)
  6. 制作自印游戏(print-and-play)
  7. 升级游戏,例如给配件上色、转换成更漂亮的配件等
  8. 组织聚会或桌游活动
  9. 桌游摄影
  10. 看录影
  11. 制作录影
  12. 听录音(podcast)
  13. 制作录音
  14. 设计游戏
  15. 测玩游戏(playtesting)
  16. 组牌(deck-building),例如做《万智牌》(Magic: The Gathering)或《Android: Netrunner》牌库。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Level 7: Omega Protocol》(奥米伽消灭行动)

5人玩1次。

游戏大纲

Privateer Press公司出版的《Level 7》系列游戏共用同一个故事背景。一个濒临灭亡的外星人民族Ghin逃亡到地球,他们和美国政府秘密达成协议,给美国提供外星科技,而同时美国则给他们活人进行试验。另一个外星民族Hydra追击Ghin到地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游戏系列中的各游戏都是独立的游戏,有不同的机制,描写故事不同的部分。《Level 7: Omega Protocol》是其中一个游戏,听说是比较好玩的一个。

《Level 7: Omega Protocol》算是地牢探险游戏(dungeon crawl),和《Space Hulk》、《Descent: Journeys in the Dark》(深入绝地/地心焚城录)、《Claustrophobia》、《Castle Ravenloft》是同一类。一个玩家当牢主,其他玩家是同伙,要打怪兽、完成场景的目标。《Omega Protocol》描写做人体试验的研究所出了事,现在美国政府要杀人灭口,把整个研究所破坏掉,所以派了一队精英特种部队到研究所。多数玩家会当特种部队队员,而其中一个玩家则控制研究所里的怪物。游戏以场景模式进行,每一个场景有不同的设置、不同的取胜目标、不同的地图、不同的怪物。连剧本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会发生不同的事件。每一回合是特种部队先执行行动(步行、射击、徒手攻击、复原等等)。回合开始时士兵可以选择行动模式。每一个士兵有不同的能力,也有三个不同的行动模式。选择不同的行动模式如“谨慎前进”、“冲刺”会让士兵的行走能力、防御力不同,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能力。士兵执行每一个行动要拿体力标记,这是有上限的,视选择的行动模式而定。士兵所拿的所有体力标记,完成行动后要交给牢主。而牢主是使用这些体力标记去启动所有怪兽和特别行动的。所以士兵做的事越多,牢主也越多事可做。这机制和《Stronghold》一样。

这是玩家图板,代表自己扮演的人物。图板左边是角色的两种基本武器,一枪一刀。右上角的三个数值是生命点、知识、力量。右下部分其实是叠上去的行动模式牌,标明行走速度、两种防御值。右下角绿色数字是体力标记上限。这时候已经是达到上限了。右上方的四张蓝色牌是游戏开始时可以选择的特别能力牌。玩家可以按照场景所需和自己的策略选择。选了后游戏一开始就不能改动了。右下方橙色的两张牌是在研究所里捡到的工具。

士兵在研究所行走,每打开一道门就会启动牢主在游戏设置时放在那里的事件牌。有时候会有怪兽出现、有时候有陷阱等等。开门的时候每一道门也可能会有事件发生。场景会规定有什么事件,牢主可以决定怎样布置。

这些是怪兽,是活人试验的产物。

轮到牢主行动时,除了使用体力标记去启动怪兽攻打士兵,也可以使用体力标记去启动场景所允许的牢主特别行动。有些能让更多怪兽出场、有些可以让怪兽行走时速度加倍、有些甚至可以在士兵行动时做偷袭或逼士兵重甩骰子。通常这些牢主特别行动一旦用了,是要经过一段冷却期才能再用,通常是要隔一回合。

这九个框是牢主的特别行动,是因场景而异的。每一次启用,要把气力标记放进框里。回合结束时,可以拿掉一些。要等全部拿走,才可以再次启用。右下角那两个是可以让怪兽出场的行动。牢主也可以利用房间的事件牌和场景的规定事件让怪兽出场。

《Omega Protocol》这一类游戏要详细解说规则是沉闷的。还是来讲讲故事吧!

亲身体验

Ivan事先看了规则,负责教大家玩。他自然是当牢主。我们的士兵阵容有我、Jeff、Sinbad、Dith。Jeff老实不客气一来就推我出去当队长,自己却是当支援兵(火力强但行动力低)。

这是我扮演的士兵。

我们直接玩第二个场景(Ivan说第一个太简单了)。研究所的入口在左边中间那间大房间。我们的目标是要找到空调系统的控制室,然口启动抽风机把研究所的毒气排掉,最后再把抽风机关掉,这样就赢。牢主要赢则要打死两个士兵。控制室的正确位置还不知道,只知道是在右上角或右下角,我们要猜。红色的牌是每一个房间会启动的事件。

我们决定往右边前进。现在刚刚打开了第一道门,要看看有没有怪兽出现(当然是有!)。

我们刚出发没多久,就一大堆怪兽涌上来了。Jeff(站中间穿重盔甲那个)火力强,Ivan的怪兽不打前面的Dith,专心打Jeff。这游戏里斜碰也是可以打的,所以有两个怪兽能向Jeff出手。

左上方开了一道缺口,Ivan引来了四个怪兽,我们要被包围了。我们很努力打怪兽,可是后来觉得这样不妥。我们花的力气越多,Ivan拿的气力标记就越多,能对我们做的坏事就越多,这样不就没完没了。所以后来我们决定重点是要冲,尽快找到控制室。小怪兽反正杀伤力不大,只要不挡路就别浪费时间体力去杀。

我们在右上角的房间找不到控制室,所以是在左下角那里。现在Dith已经先冲进去霸着有利的防守位置。我、Jeff、Sinbad正赶过来。Ivan在这场景里有两只大怪兽,现在两只都出场了。一只刚刚从右上方那里的缺口冒出来。另一只从正门进了来,现在从左边的走廊走过来。不过他一大堆小怪兽在挡着路,所以被逼浪费行动叫它们滚开。

小怪兽让路,大怪兽大摇大摆的登场。那些绿色的是毒雾。幸好我们士兵不是从那里走来,不用中毒。怪兽不怕毒气,没影响。

Jeff本身就走得慢。加上他受伤,要花气力疗伤,所以行动慢。现在他要摆脱那一只落单的怪兽追上我们。右边那一堆怪兽在跳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

现在我和Dith都赶到控制室了。Dith也启动了自动机关枪(我们身后那台机器)帮忙打怪兽。抽风机开了,现在我们是要死守,等毒气散完了,把抽风机关掉,我们就赢了。要开启关闭抽风机不容易,需要一定的知识。我的知识值只有二,要尝试开或关只能甩两个骰子,很难成功,所以要靠比较聪明的队友(知识值三的)去开关。

我们渐渐组成人墙,Ivan也拼命用怪兽围攻。空间有限,他要打我们也碍手碍脚的。

我们的五行阵成形。我在最上面的角落面对最多怪兽,不过我用的那一张行动模式令怪兽不得攻击我,一定要先攻击我身边的队友。这样我就变成不死身,而且等于做了挡箭牌。这其实有点假,感觉是利用了规则漏洞。不过我是没犯规,只是懂得利用角色的能力。这时候Ivan的两个大怪兽也来了。它们手长,可以从两步的距离攻击。

Dith的人物换成了圆盘标记,因为他受了重伤昏倒了。Ivan专心攻击他,在右边还有一个怪兽开枪打他(射击时视线不会被士兵或怪兽挡住)。昏倒的士兵不得行动,要靠队友叫醒他,他才可以进行自我治疗。我们现在是四面楚歌,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吹散了毒气,最后把抽风机关掉,赢了!最后那一次甩骰子其实机会率不高,如果关机失败,就必须继续玩,直到成功关机,或两个队友被打死。我们都有点紧张。成功关机时我们都兴奋得欢呼起来。

这一局游戏玩得很快乐。一方面不同自己看规则,不用怎么记规则(因为Ivan会提醒、队友也会提醒),所以可以全情投入故事。另一方面这是半合作游戏,和队友可以讨论怎样应付难题,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建议各种战术。

感觉/想法

《Level 7: Omega Protocol》是个我乐意玩但自己却不会有冲动买的游戏,因为不是我平时会主动想玩的游戏。和其他类似的游戏比较,它有一些不同的机制。不过整体上这一类游戏玩起来感觉是很接近的。要挑哪一个游戏就看你喜欢奇幻主题(fantasy)还是科幻主题。《Omega Protocol》机制和流程是顺畅的。场景设置牢主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同一个场景也可以有变化。特种部队在游戏开始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特别能力和武器。

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

Meeples Cafe 亲子日

很久没去Meeples Cafe玩了,上一次带孩子们去已经是去年的事。这一次去,一如往常,我努力看了好几套游戏的规则准备教她们玩。家里不是没游戏可以玩,我们也常玩,去Meeples Cafe就当然要乘机试试家里没有的游戏。

这是《Baker's Dozen》,是Reiner Knizia的作品,已经出了很多不同版本,以前叫《Poison》,现在最新的版本叫《Friday the 13th》。甜甜圈(牌)有三种,巧克力、草莓、白糖。绿色那些是坏了的甜甜圈。甜甜圈在回合开始时要全部派完。玩家要轮流下牌到桌子中央。甜甜圈要按照种类下,所以桌上会有三组牌。谁下牌时会令组的总值超过十三,就要先吃掉所有该组的牌,才能下新牌。吃牌在回合结束时要扣分,每一张扣一分。不过每一种甜甜圈谁吃得最多是不用扣分的,所以要就吃最多,要不然最好一张都别吃。坏掉的甜甜圈是鬼牌,可以下到任何一组。吃牌的话,是一定要扣分的,而且是扣两分,不能说吃最多不扣分。四个人玩的话,要玩四个回合,最后扣最少分的人赢。

Michelle和晨睿。台面上三组牌都各有一个坏了的甜甜圈,现在大家都不想吃。

牌很好看,可是很不实际,洗牌很不顺手。

晨睿的策略是拼命吃,所有牌都要吃,这样就可以不用扣分。她很明目张胆地背道而驰,我们就一直让她吃牌。问题是很多时候她不避忌吃坏了的甜甜圈,结果她包尾。有一次我故意和她争其中一个颜色,我争赢了她,害得她要扣分。

我手上已经没有草莓味的甜甜圈,不怕会吃草莓甜甜圈了。

牌很多,煦芸要一组一组分开来放,可是这样就穿煲了,我们很容易猜到她哪一组是什么颜色、她缺什么颜色。

晨睿吃的牌多得可怕,需要Michelle出手帮她整理、帮她算。

游戏包装很漂亮(右下角),就像买真的甜甜圈的盒子。

虽然我是准备了很多新游戏可以教孩子们玩,不过她们往往会建议玩以前玩过的游戏。《GiftTRAP》就是其中一个。

玩《GiftTRAP》要懂得别人会喜欢什么礼物,也需要别人懂得自己喜欢什么礼物。煦芸(蓝色)的收礼分(蓝色打开的盒子)已经达到满分,表示我们都很明白她,都送对了礼物给她。不过她的送礼分(蓝色礼物)还在对面的起点,表示她真的太不了解其他人。目前我(绿色)的送礼分最高,表示我最了解大家。

要胜出,两个分数标记都要到达终点,目前是Michelle(紫色)胜算最高。

现在Michelle(紫色)只差一步就赢了。

《Take It Easy!》我是很久前就听过,到现在才第一次玩。每个玩家有自己的图版。其中一个玩家负责抽牌,抽到什么板块要宣布出来,大家要找同样的板块放到自己的图板上。玩家不断放板块,直到填满图版,就算分。虽然大家下板块的次序是一模一样的,可是除非是故意抄袭,是不太可能会摆出同样的图案的。得分方法是要完成完全同色的线条。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两条,黄色和绿色。黄色是9x4=36分,绿色则7x4=28分。

《龟兔赛跑》我以前玩过一次,不过孩子们是第一次玩。

这游戏虽然有骰子,但不是用来行走的,是停在特定格子里才用来碰运气的。玩家要走多少步是自己决定的,不过要付萝卜。越大步就要付越多。萝卜不够,要靠退后赚萝卜。萝卜管理是游戏的关键。

《龟兔赛跑》看似简单的儿童游戏,但其实有相当的策略。我觉得是很不错的设计。你看晨睿玩得多严肃。

我和长女煦芸。

《Dragon Parade》的牌。

《Dragon Parade》也是Reiner Knizia的作品。每一回合舞龙队从皇宫(中央)出发。玩家轮流下牌让它往左边的黄门走,或往右边的红门走。每一次下牌后,也要在图板上放自己的一个棋子。这棋子表示在那里摆地摊。

当大家的牌下完后,如果舞龙队停在自己的摊位前,可以得五分。停在附近,得三分。停在同一边(黄色那一半或红色那一半),也有安慰奖,得一分。

玩家手牌每回合是六张,但只会下四张。下了前面三张,并摆了地摊后,大家要从剩下的三张选一张,另外两张弃掉。最后才大家下最后的一张牌,看看舞龙队会走到哪里。

《Hamsterrolle》也是以前玩过的游戏,孩子们要玩。

《Bananagrams》是第一次玩。这是即时游戏,要斗快把自己的牌拼出互相连接的字。游戏开始时大家先摸一定数目的牌,桌子中央还会留着一些面向下的牌。一旦有人把自己的牌都做成字,就要大声宣布,大家要从中央再摸一张牌,加到自己的字组里。往往玩家会因此被逼拆字、重组。有的时候如果真的没办法,可以弃掉一张牌,放回中央,不过代价是要另外抽三张牌。当中央的牌数少于玩家人数,就是最后冲刺,谁先把牌用完,就胜出。

晨睿年纪最小,所以Michelle和她一组。我和煦芸独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