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桌游照

2012年4月6日。Reiner Knizia的《Tower of Babel》比较鲜为人知,而且看起来似乎有点沉闷,不过其实是个精巧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可是当中的策略性却不简单。

游戏中玩家合作建造世界奇观,在奇观完成时,付出资源越多的人得越多分。越迟完成的奇观值越多分,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参与建造的奇观比较迟完成,可是万一游戏结束还没完成,这些未完成的奇观的分数会很低。所以掌控游戏步骤很重要。另外建造奇观时,现行玩家可获取资源标记,这些标记在游戏结束时可得分。不过有的时候其他的玩家可以和现行玩家以资源交换标记,现行玩家是否接受往往是两难的抉择。

2012年4月8日。《毛利人》(Maori)。我喜欢使用所有变化规则,这样让游戏比较有挑战性。中间的六个板块组成的三个岛屿都完全包围在环礁内,椰树分数变成双倍。

Michelle的图板。她完全忘记了环礁这回事。

2012年4月11日。iPhone上的《格格不入》(Blokus)包含了《格格不入双人版》(Blokus Duo)。我下载的时候是免费的。不过玩了一次就没再玩了,因为要用iPhone界面来玩有点麻烦,比起拿起实体游戏来玩麻烦多了。所以我也未能断言iPhone版的人工智能行不行。

2012年5月18日。《Ora et Labora》。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大量利用建筑功能取分。以前我只注重建筑本身的分数值和乡镇的乡镇分。这一局我有一个建筑(House of the Brotherhood)让我可以用五块钱买十分,我共用了四次。

我的修道院(那五张有黄色布条的牌)和周围的建筑。右下角那块地是浪费了。我怕地皮起价,抢先买了,哪里知道后来用不着。

2012年5月19日。《凯吕斯》(Caylus)。阿Han现在在国外工作,我和Allen约了他来个网上桌游聚会,上BoardGameArena (BGA) 玩。BGA也有中文界面。这样的网上聚会,我还是第一次。BGA的界面做得不错,容易学、容易用。

我一直以来都没好好研究《凯吕斯》,隔了那么久再玩,有些规则忘了。后来的确是包尾了,幸好分数不会太丢人。再次玩《凯吕斯》,感觉还是一样,是个题材沉闷的资源转换游戏。它是个有点深度,很有策略性的游戏,可是沉闷的题材让我有点抗拒去好好的发掘当中的乐趣。

2012年5月21日。《魔法师》(Kahunu)是个有趣又有冲突性的二人游戏。我和Allen在BGA玩,我是黑色,他是白色。这是第一回合,双方都在巩固自己的势力中心。每一轮玩家可选择下不下牌,要下的话,下多少张都可以。下牌可以从牌指定的岛建桥。下两张牌可以拆掉对手的桥。当建了一个岛的超过一半的桥,就控制该岛,而且如果对手有桥接到这岛,会马上被拆掉。

手牌上限是五张。每一轮可以摸一张牌。桌面有三张打开的牌,不要的话就从牌库摸牌。

2012年5月21日。《石器时代》(Stone Age)也是和Allen在BGA玩的。以前玩过实体版,但游戏规则细节忘了。不过印象中三或四人玩会比两人玩有趣。

上网玩的一个好处是有电脑帮你算分,方便得很。

我能理解《石器时代》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自己也很乐意玩,不过它就是少了一种让我会有冲动想玩的元素。它说不上有什么问题,规则不难、玩起来很流畅、有易解的策略、让人有建立文明的成就感(收集文明牌、屋子)。虽然整体上设计得不错,它给我一种设计得太保险、太大路的感觉,就是没有哪一个特别的环节会让我留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