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游照
2011年3月30日。《银河竞逐》(Race for the Galaxy)。这张在第三个扩充《Brink of War》出现的Imperium Planet Buster(帝国灭星武器)是可以把整个星球毁灭的利害科技。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受害人,是我的太太Michelle把这武器用在我身上。
我的星际王国。其中一个星球被毁灭掉之后,我连忙下了这张Universal Peace Institute(宇宙和平机构),让自己的军力掉到零下。这样就不会被再次攻打了。后来我还得胜了呢,主要是因为我的两张六块钱科技。尤其是Pan Galactic Hologrid(跨银河网络),最有利于蓝色星球多的王国。
Michelle的王国。她主要是走军事路线,只可惜一直没有摸到好牌。
2011年4月3日。《历史巨轮》(Through the Ages)。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可以玩比较长的游戏,这依然是Michelle的首选。这是她的帝国。我们通常会很注重科技。她的研究室科技(中间)每一个年代都有研发。
Michelle投入很多心血在做殖民地。很早就建了罗德岛巨像(Colossus),也研发了制图科技(Cartography)。可惜牌运很差,一直没摸到多少张新土地。
我的帝国。游戏初期我的石矿和农作物产量有困难,到了第二年代才解决。右边的农场和石矿的产量是从一跳到三的,没有经过二。
我的帝国的另一部分。
第三年代结束时,Michelle(红色)领先12分。我的兵力(中间红色)和科技(底下蓝色)比她强,不过她的文化(中间黄色)比我强。最后四张事件牌还没揭晓……
揭晓之后,我(白色)以7分取胜!
这是最后四张事件牌。三张利我,一张利Michelle。利我的是有关于石矿生产、军队和政府与特别科技。利Michelle的是开心人民。
2011年4月9日。《阿堤卡》(Attika)。玩家各在扩充自己的城市,想办法连接两个圣殿,或抢先完成所有建筑。游戏中需要尽量利用图板上的资源,也可以开拓新的土地获取新资源和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一直都很喜欢《阿堤卡》,偶尔喜欢拿出来和Michelle对垒。不过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放弃接圣殿,只专注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把建筑完成。其实不应该这样玩,这样会少了一些危机感。
我的《阿堤卡》是在台湾买的,是德文版。"Brunnen" 是“井”的意思。
2011年4月9日。《圣胡安》(San Juan)。虽然我和Michelle都是《银河竞逐》(Race for the Galaxy)迷,不过偶尔玩玩《圣胡安》也是有它的乐趣,即使没有《银河竞逐》那么多变化那么多选择。这两个游戏的灵感都是来自《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不过《圣胡安》是正式的《波多黎各》纸牌版,而《银河竞逐》虽然原本也是有考虑过这样,后来发展成以外太空为主题的游戏。
2011年4月10日。《圣石之路》扩充版。这比原版难很多,很不同。我和Michelle有一段时间没玩,现在再拿出来玩,还是可以玩得很头痛,很多时候很挣扎该怎么下牌该怎么走。这绝对不适合非玩家。
扩充版没有一条路一个棋子的观念,因为它的路是穿穿插插、互相重叠的。所以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两个自己的棋子。
2011年4月15日。这是我第二次玩《印加帝国》(Inca Empire)。这次是三个人玩——我、Allen和阿Han。他们都是第一次玩。我以为三个人玩会差很多,但原来也不会。不过当然还是四个人玩最理想。三个人玩少了朝圣牌这一个环节。
2011年4月16日。又来玩《历史巨轮》。这是我的帝国。在第二年代里我错过了研究室科技(中间),不过幸好我有第二年代的图书馆科技(左边),帮助我维持科技进步。
James Cook 帮我拿了很多分。五个殖民地就是每一回合多10分!
Michelle的帝国。她很早就开始注重文化,起了很多剧院。
她的世界奇观也是以文化为重点。泰姬陵(Taj Mahal)和巴黎铁塔(Eiffel Tower)都是每一回合添文化的,文化就是分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她最喜欢的领袖,差不多每一次玩都是选他。不知道如果我故意跟她争她会不会生气不玩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