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Stone & Relic》

2人玩1次。

游戏大纲

《Stone & Relic》是Small Box Games出版的纸牌游戏,设计师是John Clowdus(《Omen: A Reign of War》)。玩家下牌建立自己的王国。每一张牌代表一个地区,各有不同的功能。地区如果能反过来就表示升级成为城市,有分数拿,可是也会失去地区本来的功能。玩家每一轮最基本可以执行一个行动,不过可以靠丢牌和地区功能执行额外行动。行动种类包括下牌成为地区、将地区反过来变成城市、下牌抢奖杯、下牌进国库,还有使用一些牌的一次性特别能力。每一张牌除了分数值,还有蓝色的圆点代表资源值,也有资源标志代表资源种类。下牌抢奖杯就是把一张牌面向下放在奖杯旁边。当奖杯旁所有玩家的牌共有八张,就全部打开看看谁的资源值(要和奖杯的资源种类相同)最高,就夺得奖杯。颁了奖,就换下一个奖杯。下牌进国库的概念是一样的,不过没有限制牌数和资源种类,而且是游戏结束时才看谁下的资源最多,才得分。

游戏结束时,自己王国里的牌,不管是地区还是城市,都可以得分。奖杯有计分、国库最富有的得分、王国最大也得分。

左上角的数字或问号代表游戏结束时牌的分数值。不过如果反过来成为城市的话,就一定是三分。最底下的蓝色圆点是资源值,主要用来抢奖杯或塞国库。抢奖杯的话,一定要配合资源种类,也就是中间那圆圈里的标志。斜体的字是一次性功能,牌这样用就要马上弃掉。

两人游戏进行中。最上面那两张五分、七分的牌是游戏结束时才决定谁拿的,分别是给王国最大、国库最满的玩家。接下来下面的奖杯牌两边各有四张面向下的牌。现在共八张,所以已经可以打开看看谁抢到奖杯。右上角和左边叠在一起的是存入国库的牌。下面有五张、六张牌的地方就自然是各自的下牌区,也就是王国。

亲身体验

这游戏玩起来第一个感觉就是和《Irondale》有点像。这是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所以难免。游戏围绕摸牌、下牌、尽量使用牌的能力、还有将牌投资在抢夺奖杯、塞满国库。下在自己王国的牌有些有空间性(spatial element),例如如果在旁边下牌会启动一些特别能力,所以策划自己的王国蓝图时要考虑怎样充分利用。有些牌要升级成城市会得比较高分,所以也是要好好计划。每一个城市有一个蓝色圆点代表资源值,可以用来抢奖杯和算进国库值,这是城市的另一个吸引之处。王国小的玩家在摸牌时可以多摸一张,这令玩家会有所顾忌,不会随便下牌让自己的王国比别人大,因为会利了“落后”的玩家。有一些地区牌在计算王国大小时是当成两张牌来算的,这些牌通常是好牌,可是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王国大小的问题,下了之后如果能尽快升级成城市,就可以令王国大小减一(因为已经不再是地区牌)。

整体感觉是要尽量摸牌、尽量好好利用牌。适合拿来做地区牌的(要看自己的王国当下的情况)就下牌,不适合的可以用来争奖杯、塞国库。有些适合拿来用一次性特别能力,就要捉对时机来用。

我的王国。现在已经有两个城市。这游戏有一点有趣是可以将牌下成可以制造连锁反应——例如在一张地区牌旁边下牌,启动了这张地区牌,它的能力是让玩家可以多下一张牌,玩家下牌在另一个地方,再启动领一张地区牌的能力,让一张地区牌升级成为城市。

感觉/想法

不知道是不是我对《Irondale》的印象不好,所以对《Stone & Relic》也有点偏见。它们虽然有类似的机制和主题,不过《Stone & Relic》没有《Irondale》那么麻烦,要比对那么多标志。两个游戏都有相同的空间性,要尽量让牌互相配合、互相强化。我喜欢《银河竞逐》(Race for the Galaxy),照理应该会喜欢这一类游戏,可是我总觉得这两个游戏有点机械化。《Glory To Rome》的牌没有空间性,但我会觉得比较有投入感、觉得机制和题材相符。《Stone & Relic》里的奖杯、国库,虽然机制上是可行的,可是主题上我真的很难被说服能代表什么。

喜欢牌板游戏(card tableau games)的玩家——《银河竞逐》(Race for the Galaxy)、《圣胡安》(San Juan)这一类——不妨试一试。这是个轻便、轻快的纸牌策略游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