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

《The Lepak Game》

5人玩1次。

游戏大纲

如果你有玩过或听过《Cards Against Humanity》的话,那么《The Lepak Game》基本上就是马来西亚版本的《Cards Against Humanity》,游戏机制是和《Apples to Apples》相同的。每一回合会有一个玩家当发题人,其他的玩家会竞争提供最佳答案。发题人从问题牌库摸两张牌,然后选一张来做当回合的问题,打开给大家看。答题人手上会有八张答案牌,要从手中选一张自己认为是最恰当的答案牌。答案牌要等大家都决定了后,才同时打开。答题人可以解说自己的想法,游说发题人评自己的答案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是没有明确标准的。发题人喜欢就好。准确不一定就会备选。有时候发题人会选择最搞笑的为最佳答案。谁的答案被青睐,他就能得分,并成为下回合的发题人。到有人达到特定分数,就会成为赢家,游戏结束。

问题牌大多是很广泛的形容词或句子。答案牌则是和马来西亚有关的事物,如习俗、人物、食物、品牌、事件等等。这游戏的幽默要熟悉马来西亚时事和文化的人才能明白。我想只有马来西亚人能真正充分享受这游戏。

游戏配件只有纸牌。黄色背的是问题牌,蓝色背的是答案牌。

我玩过的那一局,我记得有这两个问题(浅灰色牌面)。白色牌面的是胜出的答案牌。左边的问题牌问的是“当犹豫……”。最佳答案是“见人都称呼老板”。马来西亚还真的有这样的习惯。有时候对陌生人是会称呼老板、或靓仔。右边的问题牌问有什么让马来西亚人团结。最佳答案是净选盟大游行。那一回合这是很明显大家都赞成的,其他的玩家都觉得难以为各自的答案推销,因为怎么都比不上净选盟大游行。这虽然不是什么搞笑或幽默的答案,但出现那么贴切的组合也是痛快的。

亲身体验

《Cards Against Humanity》我没玩过,无法比较。我所理解的是《The Lepak Game》的机制是一样的。要说是游戏,不如说是团康活动。它的重点不是争输赢。每一回合发题人判谁的答案最好,也没有很精确的条规。它的乐趣在于答题人怎样选出有趣的答案、怎样游说发题人选自己的答案。这不是那种玩得很认真的游戏。俗语说认真你就输了,这里可是真的。游戏的机制会引起讨论、争议、笑话。这些才是乐趣所在。

感觉/想法

《The Lepak Game》是聚会游戏,是热闹式的游戏。它好不好玩,有一定程度要看你和什么人玩,看他们是不是有幽默感、有创意、风趣的人。这是适合非玩家、休闲玩家的游戏。或者应该说是聚会活动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