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旧城记》是我在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买的游戏。我是游客心态买游戏,是买纪念品多过买游戏。游戏里的旧城是指左营城。这里曾经是军事重地,从明朝开始一直到二战。这是真实历史以游戏模式呈现。
盒子背后
图板
行动牌
这些是人物牌,是玩晋级规则才会用到的。这游戏有两种玩法。基本规则是合作游戏,大家一起建城墙和建筑,并应付历史事件,尽量在游戏结束时得高分。分数是大家的。晋级规则用的是竞争模式,分数是个人的。大家有不同的得分方式,游戏结束时大家要比较分数。
事件牌
城墙材料有四种。建城墙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次序(绿色、灰色、黄色、红色),不过玩家是可以选择跳过一些材料的,甚至直接起红色也行。不过游戏里有另一个机制会让玩家不想马上起红色。
这些是图板上的建筑。每一个完成的是一分。灰色底是还没起,橙色的就是起了。起建筑的条件列在左下角。城里的建筑分成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有两个相邻的围墙。起建筑的条件是它相邻的两个围墙必须是特定的材料做的。所以很多时候玩家起围墙不会跳过特定的颜色,就是为了要满足起建筑的条件。
这里有玩家棋子、城门和损坏标记。事件牌上的事有很多是外敌来袭,敌人有特定的战斗力。事件牌也会指定敌人从哪一个方向进攻。如果那方向的围墙抵抗不了攻击,围墙会损坏,城内的建筑也可能会损坏。有损坏的围墙会失去防御力,而且损坏严重的话还要拆墙。建筑有损坏就会失去分数值。玩家是可以做修补的,把损坏标记移除掉。
封面
游戏是这样设置的。城门有了,但是还没开始建城墙。十四个建筑要放在指定的区域内,也是全部还没开始建。
事件牌要分成四组这样设置。浅色的是一般事件牌,深色的是重大事件牌。一般事件牌是所有牌都用的,不过重大事件牌第一到第四年代各有两或三张,每一局游戏会随机用其中一张。不过这是面朝下抽的,所以玩家并不知道会是哪一张。
游戏的这一部分我要投诉一下。游戏设置说要分四叠一般事件牌,但是游戏里的一般事件牌是只有第一到第三年代的。那怎么分啊?我觉得是游戏配件制作出了问题。我的解决方式是把三个年代的一般事件牌尽量平均分成四叠。
事件牌是每当起建筑就要抽一张的,通常都是坏事。所以起建筑之前最好要有足够的准备,例如城墙要有一定的进度。游戏里有四个大建筑。重大事件牌是在起大建筑的时候抽。抽重大事件牌的时候,就会进入下一个年代。以后要抽一般事件牌,要抽下一叠的。
玩家只有两张手牌。游戏里的牌库是倒数机制。如果牌库用完,游戏就会结束。这是其中一个结束方式。另外的一个是所有建筑完成,或触发最后的重大事件。
这游戏里玩家能做的行动大部分需要打牌然后抽牌。玩家是有一定的时间压力要在牌库用完之前完成所有建筑的。玩家站的位置只能是城门,身在哪一个城门,就能建左右两边的城墙,和城门前面两个区域的建筑。如果要走动到别的城门,必须打牌。牌大部分是不同的建筑材料,也有一些是特别功能牌。特别功能牌要在做行走时才会启动。材料自然是用来起城墙。玩家需要用一个行动把材料放在城墙前面的位置,然后还需要下一个行动去建城墙。做修复需要弃牌。起建筑反而不用,只需要检视建筑区域的两个城墙有符合需求。
我看了规则后,对游戏没有抱很大期望,因为有一种外行人设计和制作的感觉。我猜想这不是老玩家设计的游戏。规则书有些地方写得不很清楚。这并不是复杂的游戏,但是看了规则,感觉应该懂得玩,但又不很自信。
我和两个女儿一起玩。我以为是挺简单的游戏,但是哪里知道我们这一局死得很惨。我们第一个建的就是其中一个大建筑。这样做的话,会启动重大事件,也就是会是严重的攻击。而且接下来第一年代的一般事件就得弃掉,要开始用第二年代的事件,也就是比第一年代困难的。我们这是自寻死路啊。那时候没有搞清楚状况,以为能起好料的就应该早点起。原来这游戏是需要多起墙才来慢慢起建筑的。坏事的发生是玩家掌控的,可以刻意延迟。事件牌是在起建筑是才需要抽。
我们这一局除了搞到一大堆损坏标记,后来还发现玩错了不少规则。也不知道是不是规则书真的写得那么不清楚,还是我不习惯看中文规则书。不过规则有些地方写得不明确是确实有的。有一些牌说攻击东南,那是东边和南边两边都攻击?还是玩家可以二选一?
因为第一局死得太难看,我们就说再来一次。这一次学乖了,才懂得如何去做规划。我们懂得什么地方可以尽快建围墙,什么地方要留着一些比较简陋的围墙,为了要满足一些建筑的需求。我们懂得尽量延迟起建筑,建筑应该大致上按照什么次序起,可以尽量让多点围墙能先完成,减少被外敌攻破的风险。原来这游戏也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容易。第二次玩捉到了技巧,游戏是可以挺轻松完成的。
懂得怎么玩了,这游戏对我来说就没什么耐玩性了,因为太容易。不过我还没试晋级规则,也就是玩家之间要竞争。
游戏的一些设计想法其实是有特色的。起建筑不需要资源,只需要有对的围墙种类,这是我没看过的做法。还有一个空间性的亮点是玩家站的是城门,影响两边的围墙和两个区域里的建筑。不过一个区域里的建筑依赖的围墙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城门。如果要快速的建这两面墙,就需要两位不同的玩家从两个不同的城门同时努力。这一点也是有特色的。
游戏里的建筑大部分没有功能,只有四个大建筑才有功能。有两个大建筑可以用来免费起别的建筑,这可以好好利用。这意味着可以有两个建筑就算不符合围墙需求也不怕起不到。这样玩家就可以更快速的建好的墙,抵抗外敌。
我不喜欢的地方是玩家太轻易掌控事件的启动。这让游戏变得太容易。不过这是我身为桌游老手的评价。对正常人来说,也许游戏还是会有难度的,会比较耐玩。这游戏对我来说是探索了该怎么解决一个难题。一旦懂得大致的方法,这是每一次玩都可以轻松过关的游戏。我想合作游戏其实是不容易设计的。如果要设计给老玩家,一定要有难度,可是如果要设计给非玩家,却不能太难。
不过这还是有纪念价值的一款游戏。配件独特,机制也有特色。游戏里的建筑都是高雄和左营真实的建筑。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虽然我已经找到解答,现在没有很大冲动再玩合作版本,但是需要玩了两局才摸索出战术,表示这游戏也给了我一定的挑战。能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旧城的挑战,是值得开心的。这就像玩了密室逃脱游戏。不需要再玩,但有完成也是有满足感的。而且我还没试晋级的竞争规则。
吉隆坡有天后宫,左营也有。天后宫是我当年做婚姻注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