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of the Big Shoulders》是持股游戏。这类别的游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18XX 系列。我个人其实不怎么喜欢这类别的游戏,因为对我来说有违和感。公司不一定属于一个人,玩家持股会有变动,各公司的大股东可以变动。公司只是玩家赚钱的工具,是可以牺牲掉的。不是这样的游戏机制不好,而是我个人对这样的机制有违和感。《City of the Big Shoulders》玩起来感觉公司换老板几率不大。玩家确实可以互相入股对手的公司,然后用买卖股份来操纵股价。我觉得大部分时间大家还是会认真经营自己创办的公司,希望它好。所以比起其他的持股游戏,我比较能接受《City of the Big Shoulders》。因为对我来说违和感比较少。
这游戏很有搞创业的感觉。这是以制造业为游戏背景的游戏,玩家需要开工厂、聘工人、买材料来生产产品。玩这游戏很有当企业家的感觉。我最喜欢派股息。这样我这个大股东赚最多钱。
投资别人的公司需要看大局。这游戏里有市场需求量可以参考,如果同样产品有多家公司生产,就要比较它们哪一家的知名度高。哪一家公司会赚钱是有迹可循的。当然,有时候也会怕大股东乱乱来不经营好公司。投资别人的话要考虑当下的股价。一些小公司可能会因为股价低但有潜质而变得有吸引力,反而股价高的老公司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回酬。玩家最终目标是个人财富,不是公司的成功。
《Pax Pamir》我玩过几次,但总是觉得自己不完全清楚怎么玩。这一局是三个人玩,有我、阿 Han 和 Jon。我和 Jon 都选择了支持俄罗斯,这样就害得支持英国的阿 Han 比较辛苦。两个打一个啊。
我的情况是有点怪的。我没有规划好让自己多打牌,结果我面前很长时间就只有三张牌,可是手牌就一大堆。我很努力使用自己的圆盘。圆盘代表玩家的影响力。我的圆盘有很多是派去别人的牌上当间谍的。有三个用来买礼物上,这是花了很多钱做的事情。我是骑虎难下的,投入了那么多钱,如果这时候换支持别的派系,我这些礼物会全部报废。
由于俄罗斯比英国强很多,我和 Jon 的分数很快就抛离了阿 Han。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样支持俄罗斯的 Jon。我在图板上没有很大的势力,不过我的间谍多,可以搞暗杀这些事情。我就乘自己圆盘领先的时候尽快启动计分,结果就因为能抛离 Jon 四分而赢了。我在图板上是完全没有圆盘的,也就是没有掌控任何省份。
这是游戏结束时的情况。其实我还是不完全理解这游戏应该怎么玩。我感觉大多数时候都得看能买得到什么牌,然后就是尽量运用。这是乱世求存。
《Russian Railroads》我有实体版。这是个工人指派游戏,也是开发游戏。这一局我的主要策略是提升最长的铁路,用高品质路段来得分。我完全放弃了工业(最底下紫色的部分)。
Jon 的图板
阿 Han 的图板。
《Russian Railroads》是挺典型的重量级欧式游戏。很多事可做,必须选择专心做好其中一些,才能有效地争分。我总是说重策游戏玩多了来来去去差不多,但是玩《Russian Railroads》让我有一种熟悉又舒服的感觉。我想这和整体的主题和美术设计也有关系。它有开发游戏的乐趣,看着自己在进步,是有满足感的。
BoardGameArena.com 上玩《Tokaido》是不错的。这真的是很漂亮的游戏。我老是说不觉得游戏机制有什么特别,但是始终忍不住赞叹它真的是好美。
BGA 上玩的一个好处是所有收集到的牌会整整齐齐的排列出来,很好看。尤其是那些稻田、高山、海边的风景牌能接在一起,多漂亮!
我也有玩扩充。第一行中间的樱花树,第一行最右边的澡堂,都是扩充里的牌。拜访风景区的时候,可以选择不拿风景牌而拿樱花树。樱花树值两分还有能赚一块钱。如果要收集风景牌,前期的分数会比较低,要到后期才高分。如果去的一些风景区自己不打算收集风景牌,那么拿回来的风景牌是弱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拿樱花树自然是好事。我觉得这扩充也不很关键。没有它也影响不大。有时候玩家会为了不让别人拿而去拿一些风景牌。要不然就是不拿白不拿的心态。所以也不一定要有樱花树去提升风景区的吸引力,或给玩家多一点选择,让玩家有多一点掌控感。
澡堂也是提供玩家多一个选择。去温泉的话,可能抽到两分或三分的牌。在温泉区如果愿意付钱去澡堂,是保证拿四分的。不想冒险又有钱的话,可以去澡堂。
我也在线上玩了《Barrage》。以前玩过实体版。这一次线上玩,并没有很认真的重看规则书,只是大致上记得怎么玩,就有点莽撞的玩。这是重量级又有难度的工人指派游戏。这样的游戏莽撞地玩,不会有好下场。我只能这样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