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otter 出版社的《Indonesia》是我很喜欢的游戏之一。我也很久没玩了。最近和几位设计师朋友(Jon、Cedric、子光)聊起,他们说有兴趣试,我就说我有一套,可以安排时间一起玩。我查看自己的记录,原来我已经有十年没玩过了。我们安排了一个星期天下午四个人玩。四个人是最佳人数。
《Indonesia》是重量级的欧式游戏,是经济游戏。玩家在印尼开公司,生产货品,然后要卖到各城市赚钱。除了生产货品的公司,玩家也可以创办运输公司。有货品的公司需要用运输公司的船把货品运到城市。要付多少运输费就要看运货时动用多少船只。游戏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公司的合并。这大部分时候是强制的收购别人的公司,或逼别人高价买下自己的公司。我们这一局玩了差不多四个小时。不过从头到尾都是很投入的,没有察觉到时间在过。
这是科技表。每一位玩家都用自己颜色的标记在这里标明每一种科技自己研发到什么等级。要经营多家公司,自己的经营科技必须提升,要不然永远只能管理一家公司。这游戏里每一回合的玩家顺序是要竞标决定的。有一项科技可以让自己竞标的金额翻倍。最厉害的等级是可以花一块钱等于花四百块。可见玩家顺序可以多重要。
四方板块是玩家可以创办的公司。这时候我们进入了游戏的第二个阶段。游戏共有三个阶段,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年代。第三个阶段结束,游戏就结束。第一阶段里能创办的公司只有稻米公司、香料公司和运输公司。到了第二阶段,就可以创办橡胶公司。橡胶公司是比较赚钱的。
这游戏里如果要逼两家公司合并,他们必须是同样类型的公司,例如稻米公司和稻米公司合并、运输公司和运输公司合并。 不过有一个特别的例外是稻米公司可以和香料公司合并,变成便利餐公司。上面图片里黄色的是稻米公司、绿色的是香料公司、而红色的就是便利餐公司。 三种不同的公司可以提供货品给各城市。城市是所有货品都有需求的,来者不拒,只是需求有上限,有满足了就不再收货。稻米、香料、方便餐是三种不同的货,所以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大家一起发财。可是后来上图这一家稻米公司和另一家香料公司合并也成为了便利餐公司。这样就变成要和最早期这一家便利餐公司竞争了。这样的情况下玩家顺序变得很重要,因为谁能更早运货给城市就会抢先完成交易。迟来的可能就没办法卖货了。
橙色是子光。他的经营科技达到第四级,表示他可以同时管理四家公司。我是绿色。我的合并科技到了游戏结束还是只停留在第一级,也就是我从来都没有能力能够启动公司合并。我只能靠别人搞合并的时候去竞争,无法主动出击。
这是到了第三个年代,因为出现了石油公司。这年代最赚钱的是石油。不过我们的第三年代比较短,各家石油公司还没有机会成长很多。反而是第二年代成立的橡胶公司已经做得很大,很赚钱。我们这一局游戏很关键的一着是两家橡胶公司的合并。当时我掌控了一家比较大的橡胶公司,可以每一回合稳稳定定的赚一大笔钱。那时候 Jon 启动了合并,硬买下了我的公司。那时候我手上的现金没有他多,把手上有的都掏出来还是不够他争。后来他成为最后赢家,总财产是1500左右。我第二名,只少了他大概五十块。真痛心我的橡胶公司呀。
我们发生了很多次的公司合并,图板的状况是有大变的。Cedric 后来成为了运输大亨,掌控了两家很大的运输公司。我有生产也有搞运输。我的一家运输公司也帮我赚了点钱,更帮助我的其他生产公司运货,我可以省钱不用付运输费给别人。
这是游戏结束时的情况。《Indonesia》 是一个有点麻烦的游戏,很多小棋子要处理。如果不是游戏十分精彩,这样的麻烦会有点受不了。一个精彩的游戏,玩了过后会让人回想和讨论,输在什么地方、赢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追溯到一些关键的决策。很多时候发现只能够怪自己,而不能怪运气。很高兴有再拿出来玩。过了十年,还是不会觉得游戏过时。反而和比较新的一些重量级游戏比较,我觉得它们都比不上这些老游戏。我是不是变成了老顽固?
左起:我、Cedric、Jon、子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