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

《Barony》(群雄割据)

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Barony》的设计师是Marc Andre,也就是《Splendor》的设计师。《Splendor》很受欢迎,但我迟迟没玩,没碰到机会,有时候是看见有人玩,但自己已经在玩另一个游戏,错过了。谁知道最近一次去Boardgamecafe.net玩,就一连玩了《Barony》和《Splendor》两个游戏。

要解说《Barony》,最适合就是从得分表说起。玩家扮演诸侯,游戏开始时各有自己的城市、士兵。大家要扩充自己的势力,要起小镇、起堡垒。起小镇和堡垒能获取名誉分。每次累积15点名誉分或以上,就可以用来兑换,给自己升职。一旦有人升职第四次,游戏就会结束。分数最高的人赢。

这计分表就是升职图。大家是从左上角0分的位置开始。每一次拿名誉分来兑换官职,棋子就会往右移。至于为什么有第二第三行,是因为玩家也可以靠建立城市来得分。游戏开始时大家都有三座城市。往后起的小镇可以升级成城市。做一次这样的升级就能把自己的得分棋子往下移。游戏结束时,不一定是升到第五级的玩家赢。如果第五级的玩家从来没有起过城市(也就是60分),那他是可能会输给第四级但起了两个城市的玩家的(65分)。除了计分表上的分数,如果玩家手上有名誉分分数牌,是可以加分的。

这些是每一次建小镇或堡垒时拿的名誉分分数牌。拿哪一种牌要看小镇或堡垒起在什么地形上。农田最高分、山脉最低分。大的数字是用来兑换官职的分数值,小的数字是游戏结束时的分数值。

这是玩家的参考表,列出玩家轮次里可以做的事情。行动有六种,每一轮只能选一种来做。玩家可以在城市里招兵、可以让士兵行走。做行走的时候有可能发生攻击。战斗是确定性的,被打的士兵或小镇被灭掉。如果烧掉对手的小镇,可以从他手上夺走一个分数牌。小镇是需要守护的,要不然辛辛苦苦拿回来的分数牌会被抢。做了招兵、行军,玩家可以将士兵转换成小镇或堡垒,而小镇还可以再升级成城市。之前说了累积到的分数牌可以用来升职。最后一种行动比较奇怪,是永久性牺牲自己的一个库存士兵,把另一个库存士兵送到图板上任何一个空置的边缘地点。这听起来很奇怪,要少一个棋子似乎太不值得,不过我们玩的时候还真的有人这样做。

最大的建筑是城市,最小的是小镇,中等的是堡垒。城市和堡垒都不怕敌人侵犯,对手的士兵是不能进入有自己城市或堡垒的地方的。不过它们的数量有限,要省着用。每一个玩家的士兵也有限,也是要小心经营。

亲身体验

我们四个人玩,是最高人数。我绿色、Allen蓝色、Ainul红色、Ivan黄色。

图板是随机设置的,用的板块数量会因人数而异。游戏设置阶段每人要建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是按照玩家顺序一个一个建。不过第二第三个城市先由最后一个玩家建,然后第三个玩家建、第二玩家、最后才由起始玩家建。这和《卡坦岛》有点像。这照片是游戏初期拍的,只有起始的城市和一些士兵,还没有人起小镇或堡垒。农田是最高分的地,大家都虎视眈眈。湖泊旁的城市每一次起兵可以起三个(一般上最多起两个),所以湖边的地点也会有人抢。我是绿色。游戏设置阶段起的三个城市都各送一个兵。我的第一轮就只是派了其中两个出去。

北方Ivan(黄色)的城市被我(绿色)和Allen(蓝色)的城市夹在中间,难以扩充。那一带太多农田,大家都想抢,也不想让别人独占,所以搞到损人损己。

左上方我的城市旁边起了两个小镇,各有一个兵保护着。有两个棋子的地方是绝对安全的,敌人无法攻打。有城市或堡垒的地方也是安全的,敌人不准进来。城市或堡垒比较好,不用照顾。有两个棋子的地方就不同,因为士兵一旦离开,剩下的小镇或剩下的另一个士兵就不再保险了。不过不离开的话,又会将士兵绑死,不能去做其他的事。这游戏是效率游戏,士兵被这样绑死是很糟糕的。每人的士兵棋子只有七个。我(绿色)现在就有两个士兵被绑死要守着小镇,要不然Ivan(黄色)可能会打进来把我的小镇烧掉,还要抢我的分数牌。不过目前他是没有士兵在我的小镇旁边,所以暂时是没危险。一旦他在他那城市起兵,我就要提高警觉了。他自己也有一个士兵要守着他那小镇,因为小镇旁边就是Allen(蓝色)的城市,Allen也是随时可能起兵来搞他。右上角Ivan起了兵正扩散开来,我也得提防。

Ivan(黄色)的兵在朝着我(绿色)逼近。

西边Ainul(红色)是捡到便宜了,因为没有其他玩家和他争。他就安心地起兵,然后分散出去,然后一口气将一大堆兵变成小镇,拿一大堆分数牌。

这是我(绿色)在南方的两个起始城市。这里也是不错,没什么人干扰。我在右边的城市因为在湖边,所以起兵可以一次三个。我已经有两个兵派了出去霸占农田。我打算把更多兵派出去,一次过把他们转换成小镇或堡垒,节省行动。

Ainul(红色)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和平地建立自己的国度,可是失算了。Allen(蓝色)派来了两个兵,让他头痛了。他现在只有一个兵,是来不及守护所有的小镇的。这时候Ainul手上很多分数牌,是保不住了。这游戏是公开资讯游戏,所以有时候有在下棋的感觉。只要耐心的算,是所有可能性都能算出来的。玩家可以在心里模拟如果自己这样做,对方会怎样应对,自己接下来可以怎么做,一来一往的推算下去。只是可能性多,有时候还是会失算。而且玩家人数多了,就比较难预料每一个对手会决定争什么地方。

我(绿色)在南方不受干扰,起了很多小镇。我还起了两个堡垒,形成很强的防线。我在最右边的那小镇是准备升级成城市的。城市不能被打。Ivan(黄色)在后面起了兵。他一旦前来,我就得赶快将那小镇变成城市。升级后我这一道长城就完成了。

我起初觉得地多,不过后来发现地会越来越不够。我将南方这一区保卫得好,可是到处都起了小镇后,能再起小镇的地方越来越少,而且分数值也越来越低。幸好还是勉强够,要不然也许需要筹划打别人。

在西边Ainul(红色)被Allen(蓝色)烧了很多小镇。现在Ainul赶快起兵,把Allen的部队包围着。Allen这支劳苦功高的军队,现在其中一个兵已经落地生根变成了小镇。此刻四面楚歌,另一个士兵只好在这里退休养老。只要赖死不走,Ainul也是无可奈何的,只是Allen的这一队兵会被绑死在这里。除非他舍得放弃这小镇。

这时候我(绿色)的情势大好,因为我在南方的领土发展得很顺畅,没受到干扰。我正筹备最后一轮大肆建立小镇,收集最后一批分数牌来升官。我在南方有六个兵准备四处扩散建小镇。

Ivan(黄色)设法牵制我(绿色),在这里起了两个兵。我的七个兵,一个在这里,六个在南方准备起小镇,已经没有库存兵,无法在这里起兵保卫我的小镇。幸好我算了一算,只要我这里的兵这样守着,Ivan就只来得及烧我一个小镇,只能抢我的一个分数牌。我在南方能拿的分数牌够多,少了一个最高分的,刚刚好还有15分,够我升官。真是捏了一把汗。

最右边的角落出现了一个Allen(蓝色)的小镇。这是Allen用自残手段换回来的。他牺牲了库存里的一个士兵,把另一个库存的士兵送来这里,然后转换成小镇。后来这小镇还升级了成为城市,可以起兵,并威胁Ivan(黄色)在这一带的小镇。

最后我升官升到第五级,让游戏结束。我分数最高,获胜。

感觉/想法

《Barony》是很简洁的游戏。它是开发游戏,又是斗争游戏。玩家要有效率地开发自己的领土来得分、升官。这一部分像是在赛跑。大家都希望不要受别人干扰,因为一旦有干扰,就会被拖慢。问题是这游戏里很难没有干扰。领先的玩家其他玩家是不会放过的。而且攻下别人的小镇,可以直接抢分数牌,是很好赚的。损人又利己。地图上的土地有限,玩家不得不抢,也一定会遇上攻击的机会、遇上不得不防守的危机。《Barony》也可说是抽象游戏,因为和很多抽象游戏一样,是完全公开资讯的游戏。Ivan说很像下西洋棋。一步一步,可以很清晰地算。游戏没有随机成份,没有骰子没有纸牌,所以很有斗智游戏的感觉。玩家能执行的行动多数都是很简单的。游戏规则不多,容易上手。玩家很快可以投入当中的策略和战术。图板设置可以随玩家喜好设置,变化很大。

我第一眼看这游戏的照片时,是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因为照片的第一个印象是很一般的美式多人战争游戏。这类游戏很多都是堆一大堆人然后打打杀杀。不过玩起来《Barony》让我有点意外。它是很欧式的游戏,机制精简,没有多余赘肉,可是同时又可以很残酷、很有攻击性。有时候感觉是很智慧型的,是计算式的、冷漠的、严肃的,因为没有乱数因素。《Barony》是诸葛亮型的计算游戏,不是关羽张飞型的冲锋游戏,不过也有一点点曹操刘备型的外交和政治手段。

2016年8月27日星期六

《Quartermaster General – Victory or Death: The Peloponnesian War》

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游戏全名很长,我就叫《Victory or Death》吧。《Victory or Death》是《Quartermaster General》的第二代,引用相似的机制,不过时代背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换成了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Peloponnesian War)。这是团队战争游戏,和《Quartermaster General》的其中一个差别是最高玩家人数是四人。战争的主要两个敌对势力是雅典(Athens)和斯巴达(Sparta)。支持雅典的是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而斯巴达的盟友则是柯林斯(Corinth)。游戏最多可能玩十五回合,第十五回合结束后,看分数定胜负。不过每三回合会做一次小结算,双方可得分。如果小结算时有其中一方把分数拉开十分,会立刻获胜。

游戏的灵魂是每一个派系独有的牌库。游戏中要做的事,大部分都要靠下牌。每一回合玩家基本能下一张牌。如果舍得弃掉一张牌,可以多下一张筹备牌。牌是每一轮结束都摸到七张的。用得多就补得多。不过牌库不会重新洗牌,一旦用完,就没了。而且万一没有牌下,是每回合要扣一分的。这游戏里一分是很大件事的。

最基本的起兵(只有陆军和海军两种)和进攻(有攻陆和攻海两种)行动,都是要靠下牌来执行。每一个派系有多少张这些牌,都是既定的。斯巴达是最强陆军,自然比较多起陆军和攻陆上敌人的牌。雅典是最强海军,则起海军、打水战的牌多。除了这些基本牌,有一种牌叫事件牌,下的时候马上用上面指定的能力。有一种牌叫优势牌(游戏中叫 Status Card),用的时候要面向上放在自己面前,从此多了一项特别能力。有一种牌叫筹备牌,用的时候是面向下放在自己面前。对手不知道是什么牌。筹备牌的能力是在出现特定状况时启动。有时候是在对手做特定的事时启动,也有时候是在自己做一些事时启动。

兵只有陆军和海军两种。

纸牌是游戏的灵魂。

分数的其中一个来源是城市,这是《Quartermaster General》没有的。每一个派系在游戏开始有一个城市,但也可能因为一些牌而建立新城市,增加分数来源。有一些牌也能让玩家得分。一些是直接拿分,一些是要霸占特定地区才能得分,一些是进攻成功能得分。图板上一些地点有分数值,不过这些是第十五回合后才算的。

黄色圆圈有数字的地方就是游戏在第十五回合结束时有分数的地方。斯巴达和雅典两个首都都值三分。

《Victory or Death》还有一个新机制叫贿赂机制。玩家能弃一张牌来换取贿赂标记。这些标记能放在空置的地方,表示玩家暂时在那里有影响力。有些牌让玩家在这些地方起兵,有些则让玩家起城市。有影响力的地方也可以成立补给线,帮助玩家起兵征战。贿赂标记的机制让玩家在图板上的扩张多了很多可能性。

每一个派系的牌背都不同。这是雅典的牌背。那些钱币就是贿赂标记。

介绍规则,很难感受到这游戏的精髓。我们还是来说故事吧。

亲身体验

我们四个人玩,我和Jeff有玩过《Quartermaster General》,另外两个玩家没有,所以我们就决定我和Jeff要分开不同团队。我做了雅典,Jeff是柯林斯。

这是游戏起始设置。斯巴达红色,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雅典蓝色,在希腊东部。雅典的盟友提洛同盟黄色,起点是西边小岛上。斯巴达的盟友柯林斯紫色,首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部。

格林斯(紫色)从一开始就一直牵制着提洛同盟(黄色),后来还用牌的能力在西边的西西里岛起了城市,包围了提洛同盟。雅典(蓝色)海军强,往东扩充。东方有两个岛在游戏结束时有一分拿。斯巴达(红色)不敢在海上和雅典正面冲突,只往东南方扩充。左上角的碗有三个玩家有贿赂标记。有贿赂标记放着在这里是好事,有需要时可以用。有些害人的事件牌可以用贿赂标记挡。

右边两张是我(雅典、蓝色)的优势牌。第一张让我每一次击沉敌方船只得一分。第二张让我在有驻兵阿提卡(雅典相邻的地区)的情况下能得分。左边两张是下了的筹备牌。对手不知道我下了什么。这些牌除了可以用来部署妙着,也可以用来恐吓对手,可以拖延一下时间。

提洛同盟(黄色)原本的城市被柯林斯(紫色)灭了。不过它有很多牌可以用来另起炉灶,现在基地设在东边的小岛。柯林斯和斯巴达(红色)慢慢向雅典(蓝色)推进。阿提卡(雅典西面的地区)是重要的战场。有不少事件牌和可以得分的牌都和阿提卡有关。这是设计师注入历史元素的地方。当玩家熟悉了牌,就会懂得提防对手的暗算,也懂得自己可以怎样为将发生的事、将摸到的牌作筹备。斯巴达现在已经扩充到东方的大陆。雅典也是继续向东扩充。提洛同盟有很多可以用来得分的优势牌,得分的条件是己方要控制特定的地区或海域。雅典往东扩充就是要配合这些得分牌。我们忍不住和《Quartermaster General》比较。提洛同盟就像那里的意大利,很多可以得分的牌。斯巴达则像德国,因为很多厉害的优势牌,陆军进攻也很强。《Quartermaster General》里的日本特别的地方是很多筹备牌,也就是很懂得暗算敌手。《Victory or Death》里似乎每一个国家都不少这些筹备牌,所以大家都像日本。

斯巴达(红色)在东方的新城市被灭了,远征东方的海军也全灭。提洛同盟(黄色)在东北方起了第二个新城市,帮忙抢分。可惜在希腊本土上雅典(蓝色)抵制不住斯巴达和柯林斯(紫色)的联手进攻。斯巴达在游戏上半部比较战战兢兢,似乎是没有适合的牌,所以没有积极推进。不过它是不停的下优势牌,为游戏后半部准备。这些优势牌都是很厉害的,例如起兵的时候新兵可以立刻进攻,或进攻时可以立刻多用一张陆战牌再打一次。这照片里雅典已经被灭了。柯林斯和斯巴达分别起了第三个和第二个城市。雅典和提洛同盟虽然多数时候分数都领先,但是到了游戏结束时,被反超前。

雅典是有不少可以用来防卫首都的牌的。我想有三或四张。我只用了一张,其他的都消耗在其他地方,例如弃掉用来多下一张筹备牌。游戏上半斯巴达没有推进得很快,所以我低估了自己所需的防御力。我发现斯巴达是不是能打下雅典,是胜负的一大关键。打下雅典斯巴达方能多得一分(烧城的分数),而雅典方则少了四分(地点的三分加城市在结算时的一分)。

这是雅典的悲惨收场,剩下一片废墟。我事前并不熟悉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了写这一篇文章上网查看资料,才知道历史上雅典是真的灭在斯巴达的手上。

感觉/想法

《Victory or Death》和《Quartermaster General》一样,是机制简单,行动少,却很有历史味道的团队战争游戏。由于玩家能执行的行动非常有限,最大的困难就是选择。游戏中每一张牌都是有用的,但是回合只有十五个,是不可能每一张都用得上的。玩家只能求选择出配合度大的组合、求牌摸得合时。手牌管理是最核心的机制。熟悉了游戏后,对局时会多了一个层次的猜忌、心理战。大家都互相知道牌库里有什么牌、有什么招还没出。这可以是算得很死的游戏。

要和《Quartermaster General》比较,整体上我觉得每一个派系都比较多筹备牌,也就是大家都可以细心筹备怎样暗算敌方。当对手面前面向下的筹备牌越来越多,是会很紧张的,深怕自己下一步会引发对手的强力反击,也怕对手会不会下一回合就出杀着。《Victory or Death》的暗藏杀机比较多,所以感觉上复杂度提高了。整体上的感觉还是相似的。各派系的牌库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包括历史上有发生及可能发生的事。玩家一面玩,就一面启动其中一部分的牌,将一些可能性变成事实,另一些可能性则排除掉。有时候决定权在自己手上,有时候则是不得不应对敌方的行动。《Victory or Death》其中一个提高复杂度的地方是贿赂机制。这机制我还不很懂得利用。也许是我玩的这一局并没有很迫切需要用。我觉得贿赂机制会提高玩家的伸缩性,因为可以用它来给自己的陆军或海军在比较远,甚至是敌方没有料到的地方起兵。

游戏配件。

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

《Via Nebula》(云之谷)

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Via Nebula》应该是有史以来美术设计最可爱的 Martin Wallace 游戏,和他平时的游戏是完全不同的调调。不过我是被设计师吸引,而不是美术设计,所以重要的还是游戏机制。

玩家扮演建筑师,要重建曾经风光一时后来没落遭遗弃的云之谷。图板上有一些地点是废墟,玩家要在废墟起新的建筑。有些地点有旧国度留下的资源,只要有人去探索,这些资源就可以大家拿来用。起建筑要用这些资源。图板上很多地方还有云覆盖着。云就是此路不通的意思。玩家也是要在这些地方做探索才能把通路打开。路开了,资源才能运去废墟,才能用来起建筑。每一次完成建筑,都能得到一些好处,建筑也有分数。玩家完成建筑是要依照合同所指示的资源组合。每一个玩家有一些自己的合同,图板上也有一些合同让玩家去做。手上的合同自然就是安全的,可以慢慢计划怎么做。图板上的就要抢了。一旦有人完成了一份,就要拿掉放在自己面前,图板上会摸一张新的合同。如果有别的玩家在收集同样的资源,本来也打算着要完成同一份合同所要的建筑,就会头痛了,因为所收集到的资源未必适合用来完成别的合同。资源如果浪费掉,是要扣分的。完成建筑时如果有收集到多余的建筑材料用不上,就要扣分。收集了建筑材料如果来不及起建筑,也是扣分。派工人发掘了资源,如果没用完,又是扣分。这游戏里环保意识很高,不能浪费!

每一个玩家的建筑不只是颜色不同,形状也是完全不同的,很漂亮。有些地方放了绿色板块,这些本来是有云的地方,探索了后,可以通行,就要放绿色的草原板块。

这是玩家图板。中间白色底的部分列出玩家可以执行的行动。玩家每一轮有两个行动点。多数行动都只需要一个行动点,只有探索有森林的云地需要两个行动点。

游戏开始时图板要这样设置。这是四个人玩的设置。人数少设置会不同。绿色的草原板块有十二块,表示玩家探索云地最多可以做十二次。那四叠板块每当用完一叠有2分拿。能派出去探索资源的工人有两个。像箭头的板块是工地板块,用来占用废墟。右边的就是建筑,一旦有人完成所有建筑,游戏就进入最后回合。

做游戏设置时,那些圆形的资源板块是随机放的,会决定什么地方有什么资源。这些圆盘地点需要有玩家去探索,资源才会放到图板上,让玩家采集。有其中四个地方是一开始就有资源的,会出现在哪里是随机定的。那些黑色的湖或有妖怪的地方,是永久性不通行的地方。那些有零落木板的地方就是废墟,也就是允许起建筑的地方。

右边有褐色工人站着的地方就是褐色玩家派了人来探索资源。这里的资源是石矿。这些石头现在可以让任何玩家采集。采集资源就是把资源从这里运到自己的工地。沿路不能有其他的资源、建筑或工地,也就是需要有不间断的草原连接着。

同一块地可容纳两个建筑。现在黑色和褐色玩家共用着同一块地来做工地。

工地需要有草原将它们接到有资源的地方,草原其实就是运输网络。这照片里有些建筑已经完成,有些工地还在囤积资源,建筑还没完成。草原网络还很零散,还没互相接起来。

亲身体验

我们四个人玩,是最高人数。我玩之前有看过一些简短的评语,说这算是简单的Martin Wallace作品。建筑只要起了五座游戏就结束。玩起来,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里面还是有一点深度的,只是包装是可爱型的,给人轻松的感觉,所以会有错觉这是轻快的游戏。这游戏有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微妙关系。废墟地点有限,大家要抢。不过如果自己独占一个地区的废墟,别人进不来,就不会想在那一区探索资源、不会想在那里探索云地。自己一个人要做那么多功夫,是很辛苦的。所以最好还是互相帮助、互相利用。探索资源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自己需要那种资源,有时候是因为觉得别人会需要,所以探索后一定会有生意上门。图板上各资源的多贫是玩家可以控制的,这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平衡。玩家要拿捏供应量和需求量。供少于求的时候,大家会紧张抢先把资源运到自己的工地。供多于求的时候,那些探索资源的玩家会设法鼓励别人来拿他们探索的资源,因为如果这些资源用不完,他们的探索工人会卡在那里走不掉,多余的资源还会扣分。

游戏有相当的空间性。探索云地其实就是开拓运输网络。我们一面玩一面笑说这是可爱化的《蒸汽世纪》(Age of Steam)!每一个玩家通常每一轮能执行两个行动,这是Martin Wallace常用的招数,在这游戏也用得很妙。玩家之间常出现敌不动我不动的情况,因为谁先动,后者会占便宜。其中一种情况是两个玩家都需要一种资源来完成建筑,但是两者的工地都只差一步才能接上那资源的产地。问题是谁花一个行动去探索云地把通路打开,就会吃亏在那一个行动,因为顶多同一轮的第二个行动只能拿一个资源。轮到对手时,他就可以第一个行动拿一个资源,第二个行动把建筑完成。我们的游戏出现了几次这样的情况,双方都赖死不肯做公益,僵持很久。

游戏初期运输网络很零落,起建筑要接到资源产地,都只能物色附近的地方。不过当草原越来越多(云地越来越少),整个运输网络会变得很大,工地能连接到的资源产地越来越多。这是升温感。我觉得这游戏骨子里的机制是很严肃的,我绝对可以想象成是认真题材的经济游戏。

我们玩到分数很接近。游戏的主要分数来自完成的建筑。没有犯大错的话,到游戏结束时大家的建筑应该是差不多全起完的。建筑的分数值也不会差很大。探索云地、探索资源也有分拿,有些玩家可能特别注重其中一种。有一种建筑让每一次探索资源能多拿分。有这建筑的玩家就会特别想多探索资源。得分方式虽然有几种,但在策略大方针上各玩家并不会有很大的差异,整体上大家还是要把所有事做得比别人更有效率,还有争取一些小的战术性的胜利。Kareem就有一次逼得我来不及完成一个我打算完成的建筑,合同被他抢先完成了。我只好改建另一个建筑。我采集的资源多出了一个用不着,又没得退货,要扣分。结果我在游戏结束时就是输了他那一分。那时候我以为他是打算起另一个建筑,所以没有急着完成我的建筑。

我本来以为游戏结束时会有很多建筑起不完、资源探索了用不完,很多分要扣。不过结果多数建筑都起完了,资源都用光光。看来是我们的筹划都做得不错。有人完成最后建筑时,所有其他玩家都还有多一轮,所以只要不比领先者慢太多,是来得及把最后建筑完成的。

前面白色绿色的工地各有一个资源。白色工地有一块木,绿色工地有一只猪。这时候这两个工地只接到后面那还有一块木的资源产地(白色玩家探索的),所以照常理来说绿色工地是不可能拿到那只猪的。这里会有猪,应该是绿色玩家(其实是我)先拿了木,然后靠别的建筑的能力把木换成猪。

右边那两块没有放草原板块但资源已经拿光的地方,也算是通路,是草原,不用特意放绿色的草原板块。

这是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仔细看的话,能看出在右下角的那些工地,已经接到了左上角的猪产地。整个图板差不多全接起来了。那些圆形的资源板块上有一个蓝色小圆圈,里面有数字。这是探索资源可获取的分数。

感觉/想法

《Via Nebula》是中量级策略游戏,是经济游戏,是没有火车的火车游戏。能看见 Martin Wallace 的游戏以这样的包装呈现,感觉是清新的。如果能因此令一些还不熟悉他的玩家认识他的游戏和他的设计风格,是好事。要和他的其他策略游戏比较,《Via Nebula》并非《铜板》(Brass)、《汽车传奇》(Automobile)、《A Few Acres of Snow》(几亩雪地)那一线的策略游戏,不过它还是有相当的策略性。它满足的是和这些重量级游戏不同的需求。我熟悉 Martin Wallace 的作品。这游戏不负他的美名。它给我的最大感想是——美丽陷阱。外表是那么可爱型,但内里是潜伏了机心、计算、战略。它有互相利用和互相抵制的微妙平衡。美丽的外观和配件给玩家麻醉效用,玩到完还会有错觉以为是轻量级游戏。

2016年8月14日星期日

《Android: Mainframe》(安卓纪元:主机入侵)

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Android: Mainframe》是以《Android》世界为背景的抽象游戏,前身是德国抽象游戏《Bauhaus》。玩家要在图板上用围墙围区域。围起来的区域如果只有一个玩家的棋子,区域就锁定,成为该玩家的得分区。游戏中有一叠程序牌,会翻开四张让玩家用来执行行动。玩家手上也会有三张特强的专属程序牌。每一轮玩家能选择用一张程序牌,要不然就弃掉牌库顶的牌来下自己的棋子。游戏玩到牌库摸完为止,所以牌库就是倒数器。

四方板块是玩家的棋子,有头像那一面表示还没锁定,有标志那一面表示已经锁定。这照片里已经有一个完全围起来的区域,而且里面只有一个玩家的棋子,所以已经是锁定了。计分方式是区域大小乘棋子数目。已经锁定的这区域是小区域,只有 1 x 2 = 2分。

上面的是玩家的专属程序牌的牌背。每一个玩家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一套五张程序牌。每一局游戏随机摸三张来用。这些专属程序牌都是只用一次的。下面的棋子,左边是头像那一面,右边是标志那一面。

这些是摊开在桌面的程序牌。左上和右下这两张让玩家在图板上按照这些图案放围墙。右上这一张让玩家搬动一道墙,不过这只限于还未锁定的墙。左下这一张让玩家搬动任何玩家的棋子,当然也是只限于未锁定的棋子。

美术都是用《Android Netrunner》的。

亲身体验

我们四个人玩,是最高人数,大家都是第一次玩。

右边有一个区域快成型,大家都设法挤进去。要完成很大的一个区域是不容易的,因为对手很轻易就可以下棋子来争。

Ivan(紫色)完成了那个闪电形状很大的区域,会拿很多分。这区有五个格子,乘上Ivan的两个棋子,就是10分了。这时候其他的成型区域都是很低分的,只有1分或2分。这些多数是被对手逼着完成的。逼对手完成小区域等于防止他得高分。我是红色,这时候连一个区域都还没完成。左边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有可能形成,可是Ivan(紫色)已经挤进来争,其他两个玩家也不会那么容易让我得手。

后来Boon Han(绿色)用他的一个棋子和我的调换了。然后黄色玩家下了一张专属程序牌把这本来大的区切成几个低分的小区。我(红色)现在就只有1分。

Ivan继续领先。他在初期拿了的10分区让他摇摇领先。他只要阻扰其他玩家得高分,自己继续抢一些小分,就可以确保胜利。现在有两个大区有可能形成。一个在左边,目前只有我(红色)在做。另一个比较大的就全部人都在争。

那大区先围起来了,不过围起来时里面有几个玩家的棋子,所以区域还没锁定。后来Boon Han用了一张专属程序把别的玩家的棋子移开,这大区变成只有他的棋子,而且有三个。这一着令他反超前,因为这大区值21分。这是爆冷门,因为我们都以为Ivan是赢定了。最后Boon Han是以几分之差夺冠。

感觉/想法

《Android: Mainframe》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好。我觉得太难作任何长远计划。我们四个人玩,如果我有什么盘算,执行了第一步,还没执行第二步,计划已经被其他三个玩家打乱。另外,桌面上的四张程序牌也不停在换,很多事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的。出现什么牌不受玩家控制,玩家都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希望轮到自己的时候有一些好事可做。我的感觉是这是很短暂性战术的游戏。玩家可以尝试做一些长远的部署,但是玩家能掌握命运的能力是很低的。尤其是四个人玩的时候,尾巴动一动,另外三个人就会杀过来把你的算盘打乱。要干扰别人是很容易的,整个游戏易攻难守。这很无奈、又气人。玩家似乎只能争取一些小利,累积这些小利来获胜。大利是很难争的。游戏的约束感很大。

时间限制给玩家一定的压力。牌库的牌一用完游戏就会结束。玩家要时时留意。想做大区,如果最后来不及完成,等于是白费力气。

游戏玩到后半部,突然让我有点改观。这是因为Boon Han的那一着,突然抢了一块21分的区域。我发现每一个玩家的三张专属牌是很重要的。这是玩家唯一可以安全地做长期计划的地方。只要用得对,是可以争取到很高分的。玩家需要考虑自己角色的能力,也要考虑别人的角色的能力,去为自己部署,也要提防对手的杀着。我这一局的情况很可悲,三张专属牌只用了一张。有两张一直等不到对的时机下。有下的那一张效果也不大。也许是我没有好好为我的角色部署。这种耐性等待机会的感觉,是蓄势待发,像踢足球。进球不容易,可是进球是很痛快的。又有点像钓鱼,有长时间的沉闷及无助,但鱼儿上吊那一刻是很快乐的。

整体上,《Android: Mainframe》还是让我觉得纳闷,因为玩得有点无奈。难以实行自己要做的事,多数时候是靠即时分析图板的状况,按照那一刻的情况作出最好的决定。

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桌游照:《谁是牛头王》、《Loopin' Louie》

2016年7月22日。我举办公司的活动,中间乘机加插了桌游。这一辑照片是同事帮我拍的,桌游拍得比平时更上镜。这一张牌是《谁是牛头王》里的牌。《谁是牛头王》有很多版本。我的版本是《Category 5》,是美国出版的,没有牛头。

公司活动有分组,以比赛模式进行。我们共有四组。我将四组人再分半,弄出了八个小组。这游戏就当成八人游戏来玩。游戏玩法是每一回合要从手上的牌(开始有十张)选一张来下。大家同时选,同时翻开。

牌要按照特定规则放到桌面上的四行里。如果有人的牌是一行里的第六张,就会被逼吃掉前面的五张(每一张有负分),而刚刚下的牌就变成那一行新的第一张牌。每一个玩家要尽量少吃牌,最后分数最少的人赢。

游戏开始时有十张牌来选,那时候就要开始盘算应该以什么策略来下牌。桌面上四行牌的状况要考虑,但手上有什么牌、最后那几个回合会留着什么牌也是要考量。

《Loopin' Louie》是即时游戏。Louie开飞机不停绕圈子要攻击玩家面前的母鸡(圆盘)。玩家要用按板保护自己的母鸡。按板用来拨开向母鸡冲着来的Louie。拨开他的时候会影响Louie的飞行路线,玩家可以设法令他用难以防守的角度攻击其他玩家的母鸡。

《Loopin' Louie》大赛有四次初赛,我让每一组在每一场初赛派一位代表。在初赛胜出的人就能进入决赛。我临时加了变体规则。第一场初赛如常进行。第二场则要用左手玩。第三场的参赛者需要第一场的代表辅助。参赛者本身要闭上眼睛,而助手要负责给他指示,什么时候应该拍按板。我要加这样的规则第一是好玩,第二是如果不加,可能会玩很久。我还把开始的母鸡从三只变成两只。第四场初赛也是蒙眼的,不过这次助手连说话也不行,要靠拍参赛者的背来告诉他要出手。到决赛时,有些组的代表全军覆没,已经没有代表出赛,决赛里最后剩下的两个选手那么巧是同一组的人。他们又玩得特别久,其他人开始喊有什么好争的,反正你们是同组,两兄弟不用争。结果很快其中一个就无心恋战,输掉了。

《Loopin' Louie》是大人也可以玩得很开心的儿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