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Here I Stand》”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Here I Stand》”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Virgin Queen》(圣洁女王)

6人玩1次。

游戏大纲

《Virgin Queen》是个史诗式游戏,很壮观、很长、相当复杂。历史背景是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任职的时期。《Virgin Queen》是《Here I Stand》(宗教改革风云)的续集,是同一个设计师Ed Beach的作品。《Here I Stand》的时代是新教(Protestantism)兴起的时候。到了《Virgin Queen》的时代,新教已经稳住了阵脚,但是仍然还有许多的宗教斗争。游戏中的六个主要势力,也就是玩家控制的势力,分别是英国、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新教国(包括法国雨格诺派和荷兰)。每一个势力可以做的事不同,得分的方式也不同,有一些是重叠的,也有不少是只有其中一些势力有,甚至只有一个势力有。玩家可以打仗抢主要城池、可以传教(令人民改信新教或天主教)、可以搞政治婚姻、可以航海、可以建立殖民地、可以赞助科学家或艺术家。基本上就是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

《Virgin Queen》是牌述游戏(card driven game),很多历史事件都写进了牌里。每回合开始大家要摸牌,然后轮流下牌时牌可以用来执行事件或利用牌值自由执行自己的势力可以做的行动。六个主要势力有些在历史大势上是死敌,有些会有合作互利的立场,不过最终能取胜的只有一个玩家。六个人会互相牵制,也会结盟,也可能会背叛。这游戏的规则书有43页,要三言两语解说实在不容易,我们就来看图说故事吧。

我当神圣罗马帝国,这是我的个人图板,列出我可以执行的行动,和每一种行动所需的行动点。我有八个四方标记,这时候有四个放在主图板上,四个还在个人图板上。主图板上四方形的地点是重要城市,如果控制了, 就要拿自己的四方标记放在上面。重要城市控制得越多,每回合能摸的牌就越多,分数也越高。如果所有四方标记都放出去,就立刻赢。这叫军事胜利(不过有时候主要城市也可以因外交手腕获取,例如有小国和自己结盟)。

这是六个主要势力和五个小国的外交关系图。每回合其中一个步骤就是让玩家处理外交关系。要攻打别人通常要先在这时候宣战。要和谈、结盟也是这时候做。

这部分是新教传播图,左边记录在英国、苏格兰、法国、荷兰四个宗教动荡区有多少个信奉新教的城镇。右边是西班牙、英国、新教和神圣罗马帝国按照这数字所得的分数。西班牙(黄)是希望新教城镇越少越好。英国(红)和新教(橙)自然是越多越好。神圣罗马帝国则比较古怪。游戏初期要偷偷写下自己是支持新教还是天主教,还是中立。能得多少分就看它的立场。对其他势力来说这是个未知数,不过是可以依据神圣罗马帝国玩家的行动去猜测的。新教玩家如果达到50个城镇信奉新教,会立刻赢。而如果掉到9个,则法国或西班牙会赢。

这是婚姻表。右边五个格子用来标明各结婚对象的身价。游戏开始和指定回合会有先生或小姐在这里出场。如果到回合结束还找不到合适的配偶,小姐的身价会降低,先生的身价可以甩骰子看看会保持原位还是降低。岁月对女人比较不留情啊。结婚的好处是双方的国家可以甩骰子看看能获取什么好处。身价高的新婚夫妇能得高数字的机率比较高。如果身价掉破底,就表示过了保用期,女的要做老姑婆,男的要做永世王老五。

亲身体验

玩《Virgin Queen》是Dith发起的。我们凑齐了六个人玩,因为这是最佳人数。早上九点集合,设置得来,等人到齐,差不多十点半才开始玩。游戏最长可以玩七回合。我们的第一回合玩到大约一点半,接近三个小时!这主要是因为不熟悉规则,一直要翻规则书。完成第一回合后,多数的行动类都执行过了,规则也弄清楚了,后面就玩得比较快。我们玩到大约五点半就结束。本来我以为会玩到晚餐后还要继续。我们总共玩了约六个半小时。

你们是来念书还是来玩游戏……

左起:Dith(新教)、Heng(奥斯曼帝国)、Jeff(西班牙)、我(神圣罗马帝国)、Kareem(英国)、Ivan(法国)。

游戏初期。游戏开始时西班牙和奥斯曼、英国和法国都在对战中。苏格兰是法国的同盟,英国(Kareem)一早就下定决心要除掉这后患。第一回合他向我要了一批雇佣兵,帮他打苏格兰。哪里知道有别人下了一张事件牌领准备攻打苏格兰的雇佣兵全部变逃兵,结果Kareem的大计泡汤了。

我是神圣罗马帝国,偷偷选择了支持新教,所以我会希望英国和新教能顺利,会间接帮我得分。英国大部分的城镇都信奉新教(红边但中央有白色)。荷兰区(橙色)目前还是西班牙的领地,Dith(新教)是要靠造反来让荷兰立国的,也要靠造反让法国的雨格诺派成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西班牙(黄)和葡萄牙(深红)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不少殖民地(黄色和深红色的三角形),每回合都会运一些财宝回欧洲。其他的国家可以向这些宝船开刀,抢他们的财宝。第一回合里法国(Ivan)、英国(Kareem)、奥斯曼(Heng)都拼命的抢西班牙(Jeff)的财宝,他四面受敌,很可怜。

我在第一回合犯了一个错。神圣罗马帝国的其中一个得分方式是要控制中欧的三个主要城市。每一回合只要保得住,就得一分。这游戏里每一分都不能小看,因为25分就会游戏结束,就有可能胜出。我弄错了以为自己一开始就控制了三个城市,只需要稳守就可以得分。哪里知道原来其中一个城市是在奥斯曼手上的。我应该一早就向它宣战,赶快第一回合打下。我错过了外交步骤的宣战机会,第一回合就只能做筹备,不能进攻。

我第一回合的手牌其实很适合向奥斯曼开战,因为有一张波斯战争牌(左边)能逼奥斯曼把兵力分散去应付外敌,又有一张外国自愿兵牌(中间)让我加三个正规军。真可惜!

Ivan(法国)很努力搞航海和殖民。游戏初期在南美洲建立了两个殖民地。殖民地在每回合开始时有可能让玩家多摸牌或拿宝物。Ivan投入很多心血让他的航海家尝试环游世界。最早环游世界的两个航海家能为他们的国家得分,不过搞航海是很大的冒险。我们看着Ivan的一只船队一面往前冲,一面一艘一艘船失败回航或沉入大海,都会为他紧张。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只剩下一艘船,只差一次甩骰子,我们几乎都闭住了气。他一甩……失败了!我们都为他痛,可是同时又觉得很好笑。他白做了很多。幸好他的船长没死掉,勉强回到了法国。后来他继续派船长去环游世界,还真的让他成功了,而且最早完成环游世界的两个船长都是他的。法国变成最威风的航海国。

这张牌很有趣。如果有船长在中美洲区,我可以下牌让他航行失败,立刻回国。原因是他为了追黄金国传说(El Dorado)耽误了原本的任务。游戏初期有好几个玩家都去了中美洲向Jeff(西班牙)的殖民地做掠夺。我是有机会下牌害他们的。不过那时我并没有和谁有仇,没有特别利害关系,所以就决定不搞他们,就让他们欺负有钱的西班牙佬。

游戏第二回合初期。奥斯曼(Heng)在地中海对西班牙大肆抢劫,现在西班牙(Jeff)开始建自己的地中海舰队要和奥斯曼抗衡。新教在荷兰和法国搞了几次的造反,但是势力还是很小,没怎么扩充。第二回合里,似乎大家都有点同情Jeff的西班牙上回合被人抢得很惨,这一回合没太多人向他做抢劫。这是为第三回合种下了祸根,因为第二回合没被抢走的宝物,就是西班牙第三回合可以拿来用的宝物,让西班牙多执行很多行动。

左边这是我(神圣罗马帝国)的其中一个适婚人士查尔斯二世。右边的英国(Kareem)适婚女士是游戏的女主角伊丽莎白一世。第一回合她是年轻貌美,身价是最高的第五级。我的查尔斯和她纠缠了多年。英国有一张主家牌(每回合都握在手上的牌)可以让伊丽莎白取消婚约,不过同时会让被弃的未婚夫获取一些好处。第一回合做外交时,我和Kareem说好我送他雇佣兵,他让伊丽莎白嫁给我的查尔斯给我爽一下后爽约。第二回合我们又来让这两个冤家大锣大鼓筹备婚礼,但最后也是临时取消。我们是在搞浪漫喜剧。

我的神圣罗马帝国(黑色)是内陆国,虽然还是有机会造船,但最多只能造一艘,所以我是干脆完全不考虑航海、殖民、当海盗等事宜。我的一个独有得分方式是控制中欧三个主要城市。另一个可以帮助我得分的优势是我的主家牌能帮助我赞助意大利(中立)的艺术家或科学家完成作品或发明。我不能直接搞传教,只能间接帮助天主教或新教的国家。我在第一回合错过了向奥斯曼宣战的机会,第二回合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宣战。我还是有点顾忌奥斯曼,因为它的将军Sokollu Mehmed是个名将,能领12个兵。我有两个将军Schwendi和Zrinyi,分别能领八个、六个兵,要联手才能和他抗衡。我急忙打下了我还缺的第三个主要城市Buda。Heng(奥斯曼)那时还没派Sokollu Mehmed来守。我本来打算抢了Buda就和Heng和谈。我没有打算继续进攻奥斯曼的领土,只是想完成自己的得分条件。不过Heng不肯。他看我势力抬头,就和Jeff(西班牙)说好要前后牵制我。我的两个将军都要应付东边和奥斯曼开战的前线,西边我是防御单薄的。Jeff(西班牙)在我的西边边界(意大利北部)有点兵力。他向我宣战,我就变成左右为难了。

Jeff会急着攻我,令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抢了他的盟友教皇国(Papal States)。我手上拿了一张事件牌会令教皇国重新选择盟友。我就大力加强和教皇国的友好关系才下这张牌。结果我就突然多控制了罗马这个主要城市,而Jeff的西班牙(上届盟友)则少了一个主要城市。我还差两个主要城市就会赢,所以大家都突然间觉得我是大威胁,都来搞我。就算不是像Jeff(西班牙)和Heng(奥斯曼)般直接攻打我,也可以下一些事件牌来害我。要多抢两个主要城市并非不可能。最可行的方法应该就是打进奥斯曼的领地。不过我觉得事情决不会那么简单。如果我摆明要这样做,别的地方绝对会有人来抢我的其他城市。

结果他们是白担心了。Heng(奥斯曼)派他的将军来和我的军队打。我必须速战速决,因为我的兵力比较强,而且西边有西班牙来犯,我必须这边赶快打完调兵去那里救命。谁知道天公不造福,我的军队连连打败仗(上图),战线瓦解。刚刚抢到手的Buda,看来是保不住了。

Dith(新教国家)在Antwerp和Brussels造反后,才开始有自己的荷兰领土。荷兰这里大部分城镇还是属西班牙(有交叉红线的黄旗)。革命还需努力。Dith的一个重要得分方式是传教。我在游戏初期暗地写下的方针是偏帮新教,所以一直暗暗希望他赶快传教,因为新教城镇多我会有分数拿。可是他对传教没什么热心。后来才发现是因为他弄错了规则,以为传教是很难做的,所以一直不舍得花行动点去做。哎呀我真的寄望错人了。早知道就偏帮那些老顽固天主教徒啦,分数会多很多。

英国(Kareem)终于还是打下了苏格兰的首都爱丁堡。其他的小镇Kareem看不上眼,现在他派船到法国沿岸当海盗,这样可以得分。法国(Ivan)都在搞航海,没什么注重军事,只有被欺负的份。法国可是内忧外患。英国海盗在放肆,英国军队也隔着岸蠢蠢欲动。境内又有雨格诺派(Dith的新教国之一)造反。

法国的其中一个独有得分方式是搞婚礼。每当Valois家族的成员结婚,就能得一分,所以Ivan很努力当媒人。他在其中两次的婚姻里甩骰子甩很高,让新郎新娘双方的国家各得两分。两分是很大件事的。另外,控制巴黎是每回合能得一分的,也是法国的一个稳健得分方式。

游戏到了第三回合。第三回合多了一些新元素。玩家可以派间谍,派刺客。我(神圣罗马帝国,黑色)和Heng(奥斯曼,绿色)的战线已经是凶多吉少。和我结盟的教皇国现在被Jeff(西班牙,黄色)攻打。罗马应该挨不了多久。奥斯曼在地中海的海盗团现在静了很多,因为西班牙已经有地中海海军,所以海盗不敢太放肆了。

这些是西班牙的棋子。

西班牙(Jeff)派了个耶稣会的传教士到英国(灰色四方板块,有个人头相)传教,已经把一些本来是新教的城镇转成天主教。英国(Kareem)这时正筹备向法国进攻,尝试靠抢下足够主要城市达成军事胜利,所以宗教事宜就没什么理。Jeff(西班牙)乘机启动了天主教叛乱,推动一次火药阴谋要刺杀伊丽莎白一世,给英国换一个天主教徒国王。要刺杀成功,Jeff甩中的骰子要比Kareem多四个。一旦成功西班牙会获胜,游戏结束。算了各项因素后,Jeff有九个骰子来甩,Kareem有五个。甩五或六就算中,是三分之一的机率。Jeff一甩,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竟然让他甩中六个!Kareem的五个骰子至少要有三个中才能阻止叛乱成功。

Kareem甩骰子前再看一遍英国天主教叛乱的规则,心里应该在想:不会那么儿戏吧……

来了来了,生死就看这一投。

结果Kareem是甩中了两个,也就是说Jeff(西班牙)刚刚好叛乱成功,刺杀了伊丽莎白一世,成为赢家!我们的第三回合都还没玩完。我本来以为会多玩一两个回合。这时候其实大家的分数都已经在20分左右。我们都很积极得分。第四回合有人达到25分是很有可能的。BGG上的分享也说游戏通常玩四五回合就会结束,很少会拖到第六第七回合。

感觉/想法

我们玩了很愉快的一天。《Virgin Queen》是需要花很多工夫准备玩的,很多规则来看。不过我觉得辛苦是值得的。玩一局就像经历了历史。有一点和《Here I Stand》一样是玩家要接受命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游戏是有相当的运气成分的。一个那么长,需要那么多工夫的游戏,竟然会有相当的运气成分,听起来似乎很可怕,让人觉得辛苦的筹备、努力做好的计划、想好的策略都似乎没有意义。不过我觉得玩家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的。六个人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旦有人成为大威胁,就很自然会有其他人联手把他拖慢。这是很自然的平衡机制。有一点运气成分,很多事没有绝对,才会有刺激感,才会有历史洪流那种壮观和无奈。世事无绝对啊。运气不只是指骰子,还有要看摸到什么牌,和别人摸的牌有多少张会帮了自己或害了自己。

我当神圣罗马帝国有点像做配角。游戏中有些机制基本上与我无关(航海、海盗、殖民地、传教)。我猜想奥斯曼也会有点当配角的感觉。他们是回教徒,和欧洲的宗教改革完全没关系,更不用谈嫁娶。另外地图上也只有两个前线:陆上是和神圣罗马帝国有冲突,海上则是以地中海为斗场。不过虽然能做的事种类少一点,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还是有足够的策略要想的,不会是被动的国家。

我对付奥斯曼的战略,自问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不过结果事与愿违,也没办法,有点无奈感。我们游戏结束的时候,我是从树大招风沦落成没有威胁性的势力。不过我已经到手的分数大部分是不会被扣掉的。只有主要城市失守才会扣分。所以如果Heng(奥斯曼)入侵我的领土,我就要召集其他玩家帮忙对抗他了。说不定情势转一转,我又能再次争雄,因为累积的分数还在,只是要看怎样继续得分,达到25分。

我们一群朋友中,有些觉得一些规则是无谓的复杂。的确《Virgin Queen》的重点是在把历史事件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它不是几个游戏机制要套上历史性主题。游戏规则、游戏机制复杂,都是为了让玩家更投入历史故事。

要玩《Virgin Queen》,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要花很多心血,游戏中有运气成分。玩家会很投入历史,会体会六股势力的互相抵制。《Virgin Queen》我归类为体验游戏,也就是说让玩家体验故事比游戏机制重要。玩家要在乱世中争雄,需要狡猾地处理外交关系,需要仔细地作计划,偶尔也需要上苍的保佑。

~~~~~~

注:感谢Jeff(Boardgamecafe.net)提供的部分照片和游戏场地。

2012年1月14日星期六

《Here I Stand》(宗教改革风云)

3人玩1次。

游戏大纲

《Here I Stand》是一个要花一整天来玩的游戏。我第一次玩,游戏在第六回合结束(最长可达九回合),花了九个小时。这是个牌述游戏(Card Driven Game / CDG),历史背景是十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新教兴起的时代。游戏中有六个主要的大国,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教宗、新教,由玩家掌控。也有很多小国,如苏格兰、日内亚、威尼斯、奥地利,会和玩家有互动。每一个大国都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得分,所以玩法会不同,可以做的事也有差别。得胜方式有几种,最普遍的是先到达25分。如果征服一定数目的主要城市,也可以取胜。

《Here I Stand》是牌述游戏(CDG),也就是每一回合各玩家会拿到一些牌,然后大家轮流下牌,去触发牌上的事件,或使用牌的行动点数。各大国可以执行的行动各有不同,所需的点数也不同。和其他CDG有点不同的地方是,每个大国拿的牌会不同,要看它们控制的主要城市有多少,要看它们的国君有没有摸额外牌的特权等等。而且每个大国都有一张祖国牌,是一直握在自己手上的,每个回合可以用一次。这些祖国牌通常行动点高,而且上面的特别功能也强,所以往往很难抉择该用行动点还是特别功能。

这是英国玩家的游戏配件。看一眼就有点想昏倒。不过后来我发现其中一些其实是新教玩家的配件。新教玩家有些配件有红色,因为代表他们的讲英语的辩论员和他们翻译的英文圣经。


起始设置。城市的颜色代表所属国家。大国有英国红色、法国深蓝色、哈布斯堡黄色、教宗紫色、奥斯曼深绿色。小国有苏格兰浅蓝色、日内亚粉红色、威尼斯橙色、奥地利匈牙利浅绿色。灰色是独立小国,也就是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地图上的颜色也是有意思的,代表语言区。红色英语、蓝色法语、黄色西班牙语、紫色意大利语、灰棕色德语、没上色则是其他语言。


新教为宗教改革风云拉起序幕。他们的发源地是德国区,游戏开始时是哈布斯堡领地。在《Here I Stand》里每一个城市有两个互不相干的属性,一个是它是哪一国的领地,另一个是它的主要宗教是什么。新教一开始只能传教,没有领地。要到Schmalkaldic League事件发生,新教才会立国,德国区信奉新教的城市才会变成新教的领地。新教靠控制六个选帝侯城市得分,传播新教也可以得分。他们翻译德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的圣经(原文是拉丁文),以帮助传教。他们也可以举办辩论会和教宗的辩论员进行神学辩论,如果赢了,自己的教义可以传播,如果大胜,甚至可以羞辱对手让他引退江湖。

有另外一个图板专用来记录新教和教宗间的斗争。这些标记都是双方的辩论员。紫色横条的是教宗的。新教的有棕色(讲德语)、红色(英语)、蓝色(法语)。下面的列表用来记录信奉新教的城市总数,新教和教宗按照这列表计分。


教宗要阻止新教传播才能保住自己的分数。他和新教一样,也可以搞辩论会,如果大胜可以把新教的辩论员当异教徒烧死。教宗也可以起圣彼得大教堂来得分。教宗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也可以去征服别的城市来得分。如果有人敢向教宗宣战,教宗可以将他逐出教会,让他少摸一张牌。一张牌的影响可以很大。当然,信回教的奥斯曼苏丹不会被逐出教会。

奥斯曼帝国以军事和当海盗为主要得分方式。苏莱曼苏丹是军事天才,可以带很多兵。奥斯曼帝国也可以在地中海当海盗,来抢牌、得分、或击沉对手船只。

英国、法国、哈布斯堡王朝都是殖民国,可以派人去新大陆做探险、建立殖民地、甚至征服当地的国家。英国有一点比较特别就是要忙生孩子。生到健康的男孩,可以的5分。万一生不到,英国会往很糟的方向走,玛丽一世会登基,令本来要转成新教的英国回头皈依天主教,而且还要承受其它的不良影响。所以基本上英国是个需要转运的大国。要得分,除了一般的征战、新大陆的争夺、生孩子,还有一个特别的方式是将自己的城市转成新教。法国算是比较正常的国家,除了一般的得分方式,独特的得分方式是开艺术馆。哈布斯堡王朝是最富有的大国(可以摸很多牌),也有很好的航海家、探险家可以派去新大陆。不过当哈布斯堡的难处是很可能会四面受敌,很难兼顾。

英国的个人图板,上面列出英国可以做的事,和所需的行动点。中间的是亨利八世的五个未来老婆(游戏开始时已经娶了第一个)。底下有九个空位用来放四方标记,这些是用来记录控制了多少个主要城市。游戏开始时英国已经有四个,每多控制一个,就可以把一个四方标记移到图板上,露出下一个空位,看看是不是可以多摸一张牌或加分。


新大陆。英国(红色)已经探索了密西西比河。哈布斯堡(黄色)探索了圣劳伦斯河,并且征服了印加帝国。法国(蓝色)已经围绕地球一周。


《Here I Stand》是个多人战争游戏,自然就会有结盟、交涉的成份。有些事件牌只利(或害)其中以两个大国,如果拿到一些事不关己的牌,可以用来威吓别人,或拿来当成交涉的筹码。游戏规则容许玩家间私下秘密协商。如果六个人玩,还真的可以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盟约和交易。

亲身体验

玩《Here I Stand》,我、Allen、阿Han预留了十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是第一次玩,通常会玩得比较慢。结果还真的用了九个小时。不过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我玩得很投入,完全到了忘我境界,连肚子饿都忘了。一旦停下来吃饭,我饿得吃了两份,然后马上又继续玩。我们三个人玩,就每人控制两个大国。我当英国和新教、Allen当哈波斯堡王朝和教宗、阿Han当奥斯曼帝国和法国。

我的英国一开始就是专心搞离婚搞生孩子。要博一个男的就要取下一个老婆来博。亨利八世是很风流的,历史上共娶了六个老婆。英国的牌很少,做不了多少事。我说服了教宗(Allen)批准我离婚,让我可以比较快再次结婚。我也说服了法国(阿Han)不要保卫苏格兰,因为我在生孩子同时也想打下苏格兰。我们的协议是只要我肯向哈布斯堡(Allen)宣战,他就不干涉我打苏格兰。我心想反正英国有英吉利海峡保护,只是宣战也不一定会被打,也不需要真的去打哈布斯堡。可惜我的苏格兰战役很不顺利,打了很久才打得下。有一次是因为被Allen下的“军营卫生问题”事件牌,害我的兵死了很多。没想到泻肚子也可以泻死那么多人。这张要命的“军营卫生问题”事件牌在六回合中有五回合是被Allen摸到,我和阿Han就倒霉了,要轮流泻肚子。英国后来成功生了个健康的爱德华六世,平了内忧,就可以开始想别的得分方式了。

亨利的生孩子表。每当娶新的老婆,就可以甩一次骰子,看看是不是可以生个健康男宝宝。数字越大越好。一旦达到最佳结果,就不需要再重婚。


这时候英国政府了苏格兰的爱丁堡(Edinburgh),所以第五个四方标记已经移到主板上。


我的新教专注在六个选帝侯城市传教,因为在立国后每一个城市值2分。我努力做翻译,没有太积极在其他城市传教,因为想尽量拖延Schmalkaldic League事件。只要还没立国,别人就不可以向我动粗。做翻译的好处是不是每一次做翻译就要传教,而是在翻译完新约圣经或旧约圣经时才一次过做很多的传教。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掌握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做大量的传教。教宗(Allen)很喜欢找我辩论。其实我觉得搞辩论很浪费行动点,而且很看运气,所以自己不太想搞,不过他踩上门,我又忍不住还手。游戏初期教宗的辩论员不强,可是他们的强处是会多种语言,而我的辩论员只会自己的语言(德语、英语、法语)。到后来Allen烧死了我的三个辩论员(有得分),我只羞辱了他的一个辩论员。Allen的教宗除了找我吵架,另一件比较有花心血去做的事就是起圣彼得大教堂。

新教发源地是Wittenburg,也就是有一个Luther标记的城市。如果一个城市被转成信奉新教,标记就要反过来,用中间白色的那一面,例如照片中的Worms、Leipzig、Magdeburg。这时候我已经把六个选帝侯城市(图板上画六角形的城市)都变成信奉新教,所以上面送了一些士兵。不过这时还没立国,所以士兵不能行走,不能打仗,也不能被打。


Schmalkaldic League事件启动了,新教立国。德国区多数城市变成新教领地。不过我们玩错了一点。Schmalkaldic League事件启动时,还没有信奉新教的德国城市应该还属于哈布斯堡,不会变成新教的领地。


阿Han的奥斯曼帝国和法国都是进攻型的,让Allen的哈布斯堡王朝忙得很。奥斯曼打败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就自动向它宣战,Allen的国王也亲自赶来保卫维也纳。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的两个首都之一。维也纳很难打,阿Han就转成做海盗,还有让苏莱曼苏丹攻击别的地方。苏莱曼打了西班牙又打意大利。法国也在自己边界周围和哈布斯堡产生摩擦,很忙,没时间建艺术馆。

埃及动乱牌会逼奥斯曼帝国把兵力调走,直到评定内乱。


奥斯曼帝国已经打到维也纳城门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查尔斯五世赶来防卫首都。


奥斯曼是唯一可以做海盗的大国。


奥斯曼远征西班牙,已经攻陷巴塞罗那(Barcelona),现在在攻塞维利亚(Seville)。


法国(蓝色)行动很快,抢了米兰(Milan)和佛罗伦萨(Florence)两个主要城市。


法国(蓝色)和哈布斯堡(黄色)在法国东南部的一场仗。黑影代表雇佣兵,价钱比较低,可是很多事件牌会影响到雇佣兵,所以用他们有一定的风险。


外交关系表。战乱时代呀……


到了第六回合,新教达到了25分。这有部分是因为英国的配合。英国将自己的城市改成信新教,自己可以得分,新教也可以得分。不过分数胜利是要在回合结束,也就是大家的牌都下完了之后,才生效。这时候奥斯曼帝国只差一个主要城市就可以达到军事胜利,而军事胜利是立刻生效的,不用等到回合结束。阿Han的奥斯曼大军已经在意大利打下一个教宗的主要城市,而最后一个需要攻陷的,是教宗老本营罗马!是奥斯曼赢还是新教赢,就看这关键的一场仗了。结果是……罗马沦陷,奥斯曼帝国大胜。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尝试攻打维也纳并没有成功,这局游戏中他们的成就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教已经传到英国和法国东部。


教宗攻打佛罗伦萨(Florence)把法国人赶走。可是这时奥斯曼已经登陆拉文纳(Ravenna)并把它攻下。


奥斯曼帝国准备攻打罗马。


罗马沦陷。


游戏结束时的分数。哈布斯堡14分、教宗16分、英国21分、法国22分、奥斯曼23分、新教25分。


感觉/想法

玩了《Here I Stand》后,我一直在思考。我玩游戏是因为喜欢斗智还是因为要体验一种过程、要投入一个不同的世界?玩一个复杂的游戏,我能接受多大的运气成分?玩一个很长的游戏,我能接受多大的运气成分?《Here I Stand》里绝对有运气成分,很多战争、事件,都是以甩骰子决定结果。游戏的历史背景范围很广,有些环节可以呈现得比较详细,但有些环节必须比较抽象化,以甩骰子来决定结果(例如建立殖民地)。运气成分不只是骰子,摸牌也是有运气成分,看是不是在适当时候摸到所需的牌、牌的行动点等。让我惊讶的是,我以为自己是比较注重斗智、比较注重策略多运气少的人,可是我却发现我玩《Here I Stand》玩得很开心。也许我形容的有点夸张,运气成分虽然是有,可是(1)整个游戏那么长,甩骰子摸牌的运气会时好时坏,长远来看,运气成分也不是那么可怕;(2)因为这是个多人游戏,玩家间的互动也会调整实力的平衡。运气太好的玩家,迟早会有对手联手对付。摸到别人想要的事件牌,可以用来交涉。所以玩《Here I Stand》还是时时要做计划、作决定、想办法怎样充分利用手中的牌、图板上的状况、和玩家间的关系。总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可以作最好的准备,但偶尔也是要有点意外惊喜才刺激。

我觉得《Here I Stand》是个很难教的游戏。要玩的话,就要自己看规则。它规则多,真的很多,但没有难懂的规则。别尝试记住所有规则,玩的时候规则书放在手边就好,随时可以查看。游戏中的参考表很好用,不可或缺。

《Here I Stand》是一个可以玩得很投入的游戏。快乐不知时日过。看着历史在重演,或在改写,都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