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Five Tribes》(五大部落)

4人玩1次。

游戏大纲

《Five Tribes》不是新游戏,它刚出版的时候我没有遇到机会玩,最近一次去Boardgamecafe.net玩,选游戏的时候我选了它。有能教我玩的人,我就不客气了。

《Five Tribes》里面最有名的机制是 congkak / mancala 机制。玩家轮次里要选择其中一块地,把上面的所有人(棋子)拿起来,然后一个一个重新分布出去(我就称作做远行吧)。分布的方式是先选择一块相邻的地放一个人,然后从这里再选一块相邻的地继续放下一个人,直到手上的人全部放完。地一块一块选的时候,不能立刻后退。如果要回到同一块地,需要绕一个圈。一个重要的限制是最后目的地上面一定要有人,而且颜色必须和放的最后一个人一样。参考上面的照片的话,有一块地有黄白各一人。如果选择这块地来执行远行,可以往右走,放下一个白色人,然后再往右走,放下一个黄色人。这黄色人是最后一个人,而目的地正好有一个黄色人。

游戏设置时是这样做的。图板用 6 x 5 = 30 个板块组成,随机拼。每一块地随机放三个人。左边那一列九张小牌是资源牌,是玩家可以收集的。而一列三张大牌则是精灵牌,是玩家可以召唤来帮助自己的。人有五种颜色。做远行时最后放下的人会从图板拿掉,在目的地的同色的人也会拿掉。他们的能力会启动。拿掉的人数越高,能力就越强。五个部族各有不同能力。黄色白色的人本身有分数值。黄色人也在游戏结束时用来逐一和其他对手比较,只要自己比对方多,就拿十分。四个人玩的话,如果比另外三家都多,就有30分。白色人可以用来召唤精灵和启动精灵的能力。蓝色人用来赚钱,钱就是分数。绿色人用来收集资源。资源有两种。第一种是各式商品,游戏结束时收集到的种类越多,分数就越高。第二种是奴隶,用来辅助其他的行动,例如要召唤精灵时可以充当一个白色人。最后一种红色人是刺客,可以用来杀掉别人正在收集的白色或黄色人,也可以用来杀掉图板上的人。杀图板上的人的时候,如果死者是那块地上面最后一个人,玩家就可以把地占为己有。地是有分数值的。做远行时,如果目的地在抽掉同色的人后变成空地,也是会变成玩家的属地。

橙色骆驼是玩家的标记,表示这一块地已经属于橙色玩家。地的分数值是5分。这块地有皇宫标志。每当这块地成了远行目的地,不管是否已经属于任何玩家,都一定要建一座皇宫(值5分)。一些地当成为目的地的时候必须执行一些事,另一些则是有选择性让玩家启动它们的能力。例如这皇宫圣地左边那块,是可以召唤精灵的灵地,这是选择性的能力。

玩家在游戏开始时有50块钱。钱就是分数。我起初奇怪怎么给50块那么多。钱只能用来争玩家顺序和特定情况下买资源牌。后来玩了后才发现真的有可能需要那么多。玩家顺序是可以争得很激烈的。

四个人玩的话(最高人数)骆驼每人八只。一旦有人八只都用完了,也就是占据了八块地,游戏就结束。另一个结束方式是图板上已经没有执行远行的可能性。

玩家顺序是用这些尖塔棋子和右边这小图板争的。争顺序的位置有不同的价格——0、1、3、5、8、12、18。回合开始时玩家按照上回合的顺序选择当回合要的位置。肯出高价,成为领先玩家的几率就越高。一个特别的地方是 0 是有三个位子的,表示不肯付钱的人是有危险的。如果有玩家选择 0,棋子要放最底下那一个 0 的位置。不过往后如果有另一个玩家也选择 0,先来的玩家会被推后,顺序会落后于后来的玩家。

地的分数值有些蓝底有些红底,这是有意思的。蓝底的地会影响蓝色人赚多少钱。抽掉蓝色人的时候,玩家赚的钱是拿蓝色人人数乘于目的地及四周八块地共有多少块是蓝色底的地。中间有橙色骆驼的地有蓝色白色各一人。如果从这里开始做远行,把蓝色人送到最右边也是有蓝色人的地方,就能得6块钱,因为是 2个蓝色人 x 3块蓝色地。

这些是各式资源牌,最右边的是奴隶。这是第一版的游戏,是有奴隶的。第二版奴隶改成了修士,因为出版社怕玩家对奴隶反感。我个人觉得多此一举。奴隶是史实,无需避忌。

亲身体验

我和 Allen、Dennis、Heng四个人玩,我们都是第一次玩。Ivan 和 Jeff 教我们玩的时候,都说新手玩一定会 AP (Analysis Paralysis,也就是所谓的当机)。我们笑说 AP 是人的问题,不是游戏的问题,不能怪游戏,只能怪玩家。后来我们还确实有 AP。图板上的可能性确实很大,尤其是游戏初期更是如此。要分析有什么能得高分的妙着,同时又要考虑到自己执行远行后不要留了妙着给下一个玩家。如果真的要很细心的计算所有可能性和其后果,真的可以算很久。

Allen 是最早找到策略方针的。他走的是地主方针加精灵护身。他很早召唤了一个精灵,让他能把空地据为己有。他也利用刺客部族(红色)清空土地并占据。他这样冲地主方针,八只骆驼,感觉用得很快,大家都有压力。其实我们应该多合作阻止他。我们要有点默契尽量少腾出空地(尤其是高分数值的)、也应该尽量少留下只有一个人容易被杀的地。由于是第一次玩,我们不太懂得配合,让 Allen 势不可挡。Dennis 走商人路线,比较专注收集资源牌。Heng收集了不少黄色人,后来也收集白色人。我比较注重蓝色人,有一次为了提高收入还一口气用了四张奴隶牌。我也做商人,也是有收集商品,不过没 Dennis 收集得那么多。

图板的状况一直在变。要计划得很远是不容易的。太早作计划的话,可能轮到自己时图板状况已经不允许自己做本来想做的事,得重新再分析。对于一些需要算得很详尽的玩家,《Five Tribes》可能会点中他们的死穴,因为可能性多,而且状况又不停地换,可能会烧坏脑。我觉得大体上能按照这样的心理玩:等轮到自己才粗略计算什么行动最划算,尽量不给下家制造机会。

多数的策略是需要长期筹划并坚持执行的,这和游戏的变幻莫测似乎有点冲突。图板上人的分布一直有变化,难以做长远计划。不过我觉得有长期策略的用意是为了让玩家之间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当不同的人想要追的东西不同,大家衡量图板利害的角度就会不同。如果一个对手很想收集资源,就不必担心他会分心抢你要的白色人,争顺序时不怕他排在你前面。不过事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发现图板状况对一个对手太有利,可以考虑顺序挤在他前面,拦截他,损人不利己也在所不辞。选择了哪一个方针,不一定每一轮都会有机会往那方向前进,只能尽量给自己制造机会,出现机会就尽量捉住。

我们玩到一半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估计每一回合平均要净赚10分左右才划算。用投标形式争玩家顺序时,该花多少钱要考虑自己将赚到多少分。如果打算花8块12块这样的高价来争优先顺序,就必须确保自己能抢先做的事也相对能得很多分。先行玩家能确保自己要做的事没人阻挡,不过后行的也未必没有好事能做。前面的玩家做了事后,说不定会出现新的契机。

我们玩的这一局笼罩在 Allen 地主战术的恐怖压力下,不过意外地他竟然不是最后赢家。最后赢家是没有特别显眼的 Heng。他有主打黄色人,一直是领先,但是最后被我追上了,我们两个黄色人一样多,都是得25分。Heng 的最高分数来源是现金。他争顺序时没有花多少钱,游戏进行中也有赚到一些钱。除了这两个领域有高分,他在另外几个领域也有一些分数。我自己的现金也不少。原来节省也是一种战术,孤寒也能不败。

感觉/想法

《Five Tribes》我玩得很愉快。以家庭游戏来说,它算是稍微复杂的、比较需要沉思的。不是像《车票之旅》(Ticket To Ride) 那种简单直接的游戏。我享受的是那种在凌乱中找妙着的感觉,就像是在寻宝。有一种谜题是一幅画暗藏各种物品让你慢慢找。《Five Tribes》有这样的感觉,而且它的“图画”是不停在蜕变的,玩家也可以自己创造时机。我通常会对多重得分方式反感,但这游戏虽然有很多得分方式,却不会给我是一堆机制硬凑在一起的感觉。我觉得是因为游戏的空间性让整体机制整合得好。在图板上作远行、拿哪一堆人、哪一块地要放什么颜色的人,都是空间性的游戏机制。一些地会起皇宫、会长绿洲,也是空间性元素。这让我有比较实在的感觉,觉得自己在玩桌游而不是在操纵数学公式。

2017年7月15日星期六

桌游照:《Lost Cities》、《Ra》、《Splendor》

2017年6月24日。《Lost Cities》(失落的城市)是老字号游戏,Reinei Knizia的经典作品。我最近介绍给晨睿(10岁),她喜欢。我自己也是很久没玩了,是有一天晚上无聊,晨睿也无聊,我就建议教她玩个简单的游戏。晨睿玩游戏会有一点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是比不上我、比不上她姐姐的。她是家里最年幼的,年纪也还小,自然很多事情没有姐姐强,更别说和大人比。她说我是桌游之神。我就告诉她我只不过是玩得比她多,我很多桌友比我厉害。我说不必神化别人,我们都是人。不过她把自己定义在弱者岗位,也是有好处的。她玩得很轻松写意、自由快活。

2017年6月26日。开斋节假期我邀请了一些同事来家里玩。有一些有来过、一些没有。虽然一些有玩过桌游,但他们不是桌游爱好者,都是休闲玩家。《Blokus》是适合休闲玩家的游戏。熙舜、Winter、Eva、永乐最早到,我就先让他们试试这游戏。

Edwind 到了后我就教他们玩《Kobayakawa》,因为是很短的游戏,适合等人时做填缺游戏。

《Confetti》也是填缺游戏。由于是即时游戏,我建议他们要站着玩。

后来我下场一起玩,有玩《Hoity Toity》(古董大盗)和《风声》。《Hoity Toity》是很热闹的游戏。互动性很高,因为大家都在猜测对手的心理。我很贪心,一直想用自己的贼去偷别人的钱和古董,结果两个贼很早就双双入狱,一直要被人笑不用怕卓成他的贼全在牢里蹲。我们多数都玩得比较保守,都怕危险。很多时候怕古董被偷而不敢办展览。我们比较少有古董被偷。不过被偷的时候就很心痛。比较难忘的一个状况是很多人去城堡时,有一个人派贼出动,希望博一博只要有一个人办展览就能盗取古董。哪里知道另外三个人全部都是派警探。结果是三个捕头捉一个小偷,真的是插翼难飞。拍卖古董的时候也会出现很超乎想象的事。拍卖店里如果超过一个人派贼,贼会互相抵消,拍卖成交的钱就会偷不到。有一次有五个人去拍卖店。大部分人都觉得派贼太冒险了,多数会因相争而失手。哪里知道熙舜就偏偏敢派贼,结果他是唯一派贼的人,成功偷掉了最高价者付的钱。

《风声》我们玩了两次。我发现教《风声》其实不容易,尤其是要一个一个讲解并记住角色的能力。新手需要真正玩一次才能渐渐消化游戏机制和当中的策略。所以玩了一次后他们说难得学会了,就再来一局吧。在第二局里我是红队,差一点要赢,但是因为我的一时忽略,我们失手了。那时我知道 CK 是我的队友。他面前已经有两张红色密函。我只要多给他一张我们就赢。我心想我们应该会有默契的。轮到我的时候,我就把红色密函指明寄给他。哪里知道他以为我是敌人,不收!其实我是应该事先表态的。我角色的能力是可以暴露自己的身份然后删除任何玩家的一张密函。如果我在寄密函前使用我这能力,就可以向 CK 保证我是自己人,他就会接受我的密函。棋差一着啊!

《Ra》(太阳神)是让我回味台湾时光的游戏。当年介绍给台湾的朋友玩,我们一起玩了很多很多次,大家都很喜欢。

这一次介绍给这一批朋友玩,它也是受落的。

他们明白当自己的太阳牌小,就应该频密地喊“Ra”,不能让图板上累积太多的牌,会利了太阳牌大的玩家。

我的《Ra》是很早期的德文版。那时候是一度绝版的。当年我自制了一套来玩,现在想回头我也服了自己能花那么多功夫做这一套游戏。我的台湾朋友偷偷在德国 eBay 找到了德文版,计划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那一天我们坐下来玩,他们坚持我生日要当起始玩家。我一从袋子里摸牌,就呆了一下,怎么手中的牌不是自己自制的牌,而是真正的《Ra》游戏里的牌。原来他们要我当起始玩家是这样的用意。实在太感动了。

2017年6月27日。《Splendor》(璀璨宝石)在 iOS Appstore 有大减价,我忍不住买下了。我是有玩过实体版的,觉得是不错的游戏。没有冲动买实体版,是因为不觉得会有很多机会拿出来玩。看见 iOS 有优惠价,就心想支持一下吧,而且就算暂时放着也许以后还是有机会玩到的。假期下午我就捉了两个孩子陪我玩。本来打算各自用不同的 iPad 连线玩,但是要设置很麻烦,我就干脆在同一台 iPad 一起玩,反正这游戏是没有秘密资讯的。第一局她们还在摸索,但第二局煦芸(12岁)就已经懂得做长期的策略考量,计划怎样争贵族牌,结果还让她赢了。

电子版本的《Splendor》有一样让我意外的是单人挑战的小游戏。这些小游戏就像谜题。每一题有特定的任务,通常也有一些特别规则,例如在18回合以内要达到18分,桌面上的宝石每一种只限两颗,而且用了就永久弃掉。有些谜题的纸牌设置是固定的,包括起始牌和牌库里的牌。有一些则是起始牌固定,牌库照常洗牌随机抽。这截图里有很多地点,每一个地点都有十项谜题。

每一道谜题有一些历史背景,虽然只是写来爽,和游戏机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还是挺有味道的。

每一道谜题会像这样列出规则。目前我只试过几道,只有一道是勉强完成了,有一道试了好多次都过不了关。我发现《Splendor》里原来还有很多学问我是还没学到的。不简单!

2017年7月8日星期六

《Onirim》(梦里逃生)

1人玩12次。

游戏大纲

《Onirim》是单人纸牌游戏,最近 iOS 上免费,我就下载来玩玩。游戏的构思是这样的:你被困在一场恶魔里,要设法在天亮前解开八道门,逃出梦境,否则就会永远被困在梦里。好像有点恐怖 ...

由于是电子平台上玩的,规则细节都是系统处理。我懂得大致上怎么玩,但一些小细节不很确定,以下就轻轻带过。

游戏中的牌库共有76张牌。大部分的牌是红色、蓝色、绿色、米色的牌,但其中十张是黑色的魔鬼牌。手牌是五张。每一轮结束时一定摸到五张。玩家的时限就是牌库摸完。牌库摸完如果还没解开八道门,就输。上图有两个数字要注意。红色的10表示还有10张魔鬼牌还没出现。白色71则是牌库还有71张牌。

普通牌有分四种。最普遍的是太阳牌。上图有两张红色的太阳牌。接下来是月亮牌,比太阳牌少。接下来是钥匙牌,是最珍贵的牌。最后就是门口牌。

最基本的行动就是下牌或弃牌。下一张牌或弃一张牌后,就补一张牌。下牌的话要把牌放在上面那一行。钥匙牌、太阳牌、月亮牌都可以下。下牌的限制是不准连续下同样标志的牌。颜色没有限制。如果能连续下三张同色的牌,就可以解开一道门。上图里解开了两道绿色的门,其中一个是靠下牌解开的。连续下了三张同色的牌后,要翻开牌库找出该颜色的门口牌,然后牌库要重新洗牌。

另一个能开门的方式是摸牌摸到门口牌时,手上已有同色的钥匙牌。上图我手牌中有红色的钥匙牌,补牌时正好让我摸到红色的门口牌。规则说这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不开门,把门口牌洗回牌库。不过我目前还没试过这么做。我猜想会这么做是为了保留手上的钥匙牌作其他用途。如果某一个颜色的门口开得很顺利,钥匙有多着,那的确是值得用在其他用途。钥匙牌可以拿来做预测。把钥匙牌弃掉,就能从牌库顶抽五张牌来看。其中一张必须弃掉,另外四张可以按照自己要的次序放回牌库顶。钥匙牌虽然珍贵,但是这预测的功能也是很强的。有可能把魔鬼牌弃掉,而且重整牌库顶的牌也可能帮上很大的忙。

摸到可怕的魔鬼牌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玩家有四个选项:(1)弃掉手上所有的牌、(2)弃掉牌库顶的五张牌、(3)弃掉手上的一张钥匙牌、(4)放弃一张已经解锁的门口牌。

玩家任何时候都能检视弃牌堆里的牌,这有助于自己做决策。

最上面的下牌区最后一张牌是米色月亮牌,所以下一张不能下月亮牌,只能下太阳牌或钥匙牌。

亲身体验

《Onirim》是题材古怪、机制古怪的小游戏,玩起来是蛮有新鲜感的。我起初每一次玩都赢,觉得似乎蛮容易的,没什么挑战性。后来多玩几次才发现有时候也不容易赢。当中是有一些小技巧的,也常要做一些两难的决策。有时候是能衡量一下机会率的,可以粗略计算一下什么决定胜算比较高,但有时候也只能赌一赌,要看自己怎样取舍。魔鬼牌是不安因素,感觉就像牌库里有十个不定时爆发的炸弹,是会让人紧张的。摸到魔鬼牌通常都是很为难的。手上有好牌会不舍得弃掉,但是要弃掉牌库顶的牌又怕里面也是会有好牌。这是需要稍懂脑筋的游戏。

还差一张蓝色的门口牌就赢了。

胜利画面。

感觉/想法

《Onirim》是只需要几分钟就完成的单人游戏,所以是那种消磨时间的游戏。它的机制是有特色的。不过这是小点缀游戏,偶尔玩玩是不错,但不是那种能一口气玩很多次、玩很久的游戏。现在在 Appstore 和 Playstore 应该还是免费,还没试过的玩家不妨下载来试试。

2017年7月1日星期六

《Cottage Garden》(栽花乐)

3人玩1次、2人玩1次。

游戏大纲

《Cottage Garden》是 Uwe Rosenberg (《农家乐》(Agricola)、《港都情浓》(Le Havre))的小品类作品,和《Patchwork》、《A Feast for Odin》一样,有像 Tetris 式的拼图机制。

每一个玩家有两个 5x5 格的小图板。这些是花圃。玩家要做的事是把这些花圃填满,每一次填满能得分。花圃上有一些花盆和透明盖子。把花圃填满时,要尽量让它们露出来,因为它们是用来得分的。用来填花圃的,就当然是花丛和各种花园饰品。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

左边 L-形的是玩家的计分图板,上面共有六个计分棋子。 橙色的是花盆得分时用的,蓝色的则是花盖得分时用的。计分表上可看见花盆通常是每一个一分,而花盖则是每一个两分。不过如果到了14、15分,可以一步跳到20分。每一次有花圃填满,就做得分。玩家只能选其中一个橙色棋子和一个蓝色棋子来得分。得分做完了,就换上一个新的空花圃。

猫儿是用来帮助玩家填满花圃的。它们基本上是 1x1 的板块,是任何时间都可以用的。不过它们本身没有分数值。

这是主图板。游戏设置时会随机填满花丛。玩家从这里拿花丛来填各自的花圃。左上角的骰子是计时器,同时也限制玩家可以从主图板拿的花丛。每一轮玩家拿花丛时必须从骰子位置的那一行或那一列拿。花丛越拿越少,选择也会越来越少。当一行里只剩下一个花丛,玩家在拿花丛之前必须先把那一行补满。玩家也可以选择提早补满,不过得付一只猫。玩家拿了花丛后,在自己轮次结束前必须让骰子走一步。这样轮到下一个玩家的时候,就要从下一行选花丛了。骰子每绕图板一圈,就得把骰子上的数字加一。当到达六的时候,就进入最后阶段。这时候花丛太少的花圃得立刻放弃,而其他的花圃则必须要完成,游戏才结束。最后阶段里每一轮玩家都得扣分,所以是要尽快完成花圃的,要不然花圃赚来的分数可能会比被罚的分数少,会吃亏。

右边那图板左上角的花丛板块,有画了一个花盆。这花盆也是能用来得分的。

我在看规则书的时候,觉得这阳伞是很多余的。当玩家要把图板上的一个花丛暂时借来在自己的花圃上比划,这阳伞就要放在那花丛原有的位置,方便玩家还花丛的时候知道要放回什么位置。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多此一举。谁知道自己玩了后,发现借花丛的时候确实是很容易忘记是从哪里拿的。原来是我自以为是。

还没用到的花丛要在图板以外清楚地排成一条线,让玩家知道下一个补上的花丛会是哪一个。这手推车用来标明下一个要上场的花丛。

这是填满的花圃,上面有两个圆形的花盆板块。玩家的轮次内可以选择不拿主图板的花丛,而拿这一些花盆板块。花盆有分数值,咋一看似乎是比拿花丛强。不过花丛通常是比较大片的,让玩家比较快填满花圃。所以拿花盆通常是为了填那些很难填的单一空格。照片里这花圃会让其中一个橙色棋子走六步,一个蓝色棋子走两步。

主图板是双面的,因为游戏会按照玩家人数有所调整。

计分图板转弯处的红线是有意思的。每当有棋子越过红线,玩家就能拿一只猫。玩家在选择走哪一个棋子的时候要考虑这一点。这是质与量的衡量。每一次做得分专一地走同一个棋子,让它能达到14和20分之间的那一跳,是很划算的。而且最早达到20分的玩家有奖励分。这是质。但是量方面也有两种推动力。第一个就是送猫。如果让同色棋子平均地走,每一个都跨过红线,就自然能多一些猫。另外,每当同色的第三个棋子离开起点,能立刻拿一个花盆。猫和花盆都有助于填满花圃,继而得分。

亲身体验

孩子们陪我玩。

解说《Cottage Garden》规则给两个孩子听的时候,似乎有点复杂,因为要一一解释几种状况发生时要怎么处理。不过实际玩起来是很简单的,大多数的时候,每一轮就不过是从主图板拿一个花丛放到自己的其中一个花圃里。这是个可以轻松玩的游戏。

主图板上的花丛要怎样选,是有一些小技巧的。玩家是可以看到有哪一些花丛适用,也可以计算到自己有没有机会拿到。当然还要留意有没有别的对手会想要自己要的花丛。如果没有别人要,就可以先拖一下,等下一次有机会才拿。另外也要考虑到还未上场的花丛。有的时候付一只猫让自己要的花丛提早上场是值得的。

游戏节奏是另一层考量。玩家要为最后阶段作准备。一旦进入最后阶段,是每一轮要扣分的。所以自己面前的两个花圃,那时候最好是接近完成,要不然就尽量空置着,以便可以立即放弃。

我这样形容,好像游戏是很有策略感觉的游戏,但其实这是轻量级游戏、悠闲游戏。不需要想太多。也许是美术设计和题材给我这样的悠哉感觉。我被它们催眠了。

这是两人游戏进行中。

晨睿建议花盆放在手推车里。这是不错的点子!

感觉/想法

《Cottage Garden》适合当家庭游戏,也适合和休闲玩家玩。里面有一点策略,但整体感觉是轻松的,没有很大的冲突性。它是有空间性的游戏,大家都在设法好好把花圃填满。这空间性是它最大的乐趣和特点。《Patchwork》里玩家是几乎不可能把自己的图板填满的,但《Cottage Garden》里是必须填满,而且有各种元素帮助玩家将它填满。《Cottage Garden》看起来应该是比《Patchwork》复杂的游戏,因为配件比较多、规则比较多。不过有些部分我反而觉得《Patchwork》是比较有深度的,因为《Patchwork》一面玩一面要考量经济平衡。玩家选布片时要衡量它的生产能力,要为未来打算,不是单纯的要尽量填满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