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纲
《奥尔良》是 2014 年的组袋游戏 (bag-building)。那是组牌游戏 (deck-building) 崛起的时代。组牌游戏鼻祖《皇舆争霸》(Dominion) 在 2008 年出版。组袋游戏和组牌游戏机制上是一样的,只是实体游戏配件有不同。《奥尔良》里没有纸牌,用的是筹码,而筹码都放到袋子里抽。玩家不是在自己的牌库抽牌,而是从袋子里抽筹码。游戏里的筹码是各种工人。每一回合要从袋子里抽一定的数量,然后派遣到自己的玩家图板上的不同建筑去做事。任务完成了,它们就回归袋子。
玩家图板上的各个建筑需要不同的工人组合来启动。如果手上没有那组合,当回合就无法使用这建筑。要的话可以派遣部分的工人去,但他们这回合也只能摸鱼。希望下回合会抽到其他需要的工人,要不然他们会继续摸鱼。
有不少建筑的功能是让玩家聘雇特定的工人种类。聘雇工人的时候可以在特定的记表上前进。这些计表是所有玩家共用的,而且是有竞争关系。计表本身有一些地方会给玩家好处。有一些地方让先到的玩家获取公民,公民在游戏结束时会得分。除了聘雇工人,玩家也能解雇工人。不过游戏里说的比较好听,说是派他们去做重要任务。这些重要任务一旦去做就是不会回来的,等于是退休了。
玩家有机会买新的建筑。这些建筑也是需要不同的工人启动,有提供不同的能力。
游戏里有一个地图,显示奥尔良和附近的城镇。玩家在地图上有一个棋子,可以四处走动收集货物和起贸易站。两者在游戏结束时都是有分数的。
游戏玩 18 回合,每一回合都会有事件牌。有些是为难玩家的,但也有一些是机会。这也是玩家要应付的元素。
亲身体验
《奥尔良》给玩家提供不少策略选项。要聘雇哪一些工人、要抢哪一些建筑、在地图上怎么规划路线、要在哪一些计表竞争,选择很多。管理自己的工人组合是有趣的。想多做哪一些事,就需要把自己的工人团队调整得配合那一些事。如果半路改变方针,工人的比例就需要再改。
玩家之间有很多竞争的地方。建筑要抢。记表上的公民要抢。地图上的货品和起贸易站的空间要抢。游戏里的工人人数也是有限的,是有可能用完的。这又是要争的地方。
就连工人退休也是要抢。工人送去哪里退休,能获取不同的好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选最大的收获。不过在某一组放最后一位工人的玩家能获取公民。有了这考量,大家就会小心不要帮了别人拿到公民。自己也会想办法抢到公民。
两个人玩的话,地图上竞争不多。我们各走各路。到了游戏后期,我们收集的货品和起的贸易站都很多。
这是开发游戏。游戏开始时大家的工人是一样的,能力也一样。玩家是一面玩一面加强和调整自己的能力。看着自己越来越强,是有成就感的。
感想
《奥尔良》和一般的组牌游戏有不同。很多组牌游戏里有两种货币,第一种用来买更多牌,第二种则是类似战斗力,用来打怪兽或打对手。纸牌的组牌游戏很多牌都有特别能力。《奥尔良》里的筹码只有一个属性,就是什么类别的工人。各样能力都在建筑上。不同组合的工人能做不同的事情,但这些事都出现在建筑。这机制和一般的组牌游戏是不同的,我觉得新鲜。玩家聘雇工人,是很快看见效果的,因为是直接放到袋子里,下回合就可能抽到。调整工人和看见效果是很快的。这有即时满足的感觉。“洗牌”很频密,因为工人一旦完成工作,就会回到袋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