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

《Knit Wit》(穿字引线)

4人玩2次。

游戏大纲

《Knit Wit》是个创意游戏。玩家需要在斗快的情况下想出符合特定形容词的字并写下来。能想出独特答案的人才能得分。如果答案和别人相同,就大家都没分。

游戏的主要配件是一些线轴、一些线圈、还有很多很多写上不同形容词的小纸片。游戏的设置阶段里需要把线轴、线圈和纸片布置成阵型。每一个玩家会轮流在桌子中央放线圈,然后抽一张纸片给这线圈(如上图用夹子夹着),最后是加一个线轴。线圈会互相重叠。线轴会出现在各线圈覆盖的范围。一些线轴可能只有被一个线圈圈住,但一些线轴可能同时被四五个线圈圈住。被越多的线圈圈住,线轴的相关形容词就越多,分数值也越高。

上图7号线轴同时被红色、白色、紫色的线圈圈住。8号线轴则是被紫色、白色、黑色线圈圈住(黑色的不容易看,但确实是有的)。游戏设置还在进行中,这些线轴可能还会再添形容词。

游戏共有八个线圈、八个线轴。一个完整的设置会是这样子。

这些纽扣有不同数量的洞,每一个洞代表一分。游戏的想字阶段是以即时模式进行的。每一个玩家需要有自己的一张纸和一支笔。大家要为桌面上每一个线轴想出一个字。一串字也可以,总之必须是一个物体的名字。形容词越多的线轴,往往会比较难想字。第一个把所有字都想完的人可以抢先拿一个纽扣。纽扣数量比玩家人数少一个,所以最慢的人没纽扣拿。纽扣就是赛跑机制的奖励品。

游戏设置阶段有几项规则确保线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形容词组合。

游戏中的纸片很多,可以玩很多次都用不完。就算重复用,也会有很多不同组合的形容词。

游戏时间很短。做设置大概两三分钟,想字也许七八分钟,然后就可以算分了。算分是按照线轴一个一个算。从1号线轴开始,大家说出自己想到的字。如果有相同的字,相关玩家没分拿。其余的玩家必须说服其他人自己选的字为什么符合这线轴的所有形容词。如果有人反对的话,就必须进行投票,看看这字过不过关。每一个线轴都完成计分,再加上纽扣分,就可以算出赢家是谁。

亲身体验

我是一家人玩,玩了两局。以游戏来说,我感觉其实不太像游戏,比较像团康活动、社交活动。游戏机制是会造成不同有趣的形容词组合的。不同的形容词组合会给不同的人不同的联想。大家也在设法想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这样的情况下想出的字,往往会让玩家彼此更认识,所以我说像社交游戏。我们玩这两局,很多时候大家的分数是很接近的,因为很少有错的答案。我们也少有重复的答案。以得分来说,这不是容易分胜负的游戏。速度方面能制造小偏差,想字方面其实得分差异不大。至少我们玩的时候是那样。重复答案还是有的,会害得撞字的玩家吃亏,但不多发生。

煦芸玩起来比较严谨。她想不出十分合理的字的话,是不肯勉强写的,结果很多题留空。其他人都设法每一题填满,就算有点牵强也照样填。这是考试战术,就算可能错,博一博也无妨。到了评分的时候,煦芸就常提出反对,因为她要求高。有些字是投票时被刷下了。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游戏要轻松地玩,不用太认真,几乎所有被要求投票的字我都投赞成票,除非当事人的说法真的太牵强,或错得太明显。

到最后,我也不太记得谁赢,只记得煦芸应该是最后一名,因为她填得少。

煦芸、Michelle和晨睿。

这一局的6号线轴我很满意自己的创意。相关的形容词是“非生物”、“男性”、“有趣”。我想到的答案是 Wall-E,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主角。

感觉/想法

《Knit Wit》是一个时间短、容易教、配件特别、又有新意的游戏,很适合和非玩家玩,也适合当聚会游戏。竞争性不高,反而是交流、自由创意比较高。它有趣的地方不是定输赢的机制,而是各种有趣的形容词组合,和玩家想出来的答案。一些追求游戏机制、游戏策略的桌游爱好者也许会不喜欢这样的游戏。我也算是这一类人。试过了我已经满足,不会特别想再玩,但也不介意偶尔换换口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