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纲
《马拉开波》是 Alexander Pfister
的作品。他是十分受欢迎的设计师,很多游戏都大获好评。不过我和他的游戏没什么缘分,玩了就只觉得还可以,没特别喜欢。这一次玩《马拉开波》让我发现了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作品。
《马拉开波》是关于在西印度群岛当海盗的游戏。游戏玩四个回合,一个回合就是大家沿着一个指定的航线走一圈。每一次航行可以决定要走多远。停泊在哪里就可以执行港口所允许做的事。航行的距离有很大的自由度。如果走得远,可以执行两个甚至三个行动。航海路线有两个地方有分岐路,路上有不同的港口能做不同的事。这样形容,有玩过《大西部之路》(Great
Western Trail)
一定会觉得熟悉。确实在主题上《马拉开波》用这机制有点牵强。海盗不是应该自由的到处钻吗?怎么会乖乖按照行程表开船?又不是开邮轮。不过游戏是挺好玩的,那这部分也就无伤大雅了。
玩家有手牌。牌都是可以聘请的部下或可以起的建筑。同时候每一张牌也可以是某一种货品或某一种工具。货品可以在有需求的港口售卖来给自己的船做升级。工具则是用来完成任务。每一回合任务会随机出现在不同的港口,完成后有不同的好处。卖货和完成任务都是先到先得。牌的处理是有点特别的。很多港口可以让玩家把所有牌弃掉来赚一点点钱。卖了后,可以重新抽牌直到手牌上限。这样虽然钱不多,但是反正可以重新抽牌,感觉很吸引。纠结的地方在于如果手上有准备要卖的货品或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如果要卖牌是不能选择性留下一些的,一定要全部卖。玩家有一个手牌保留区,可以把最多三张牌保留起来。这些牌可以以后才花钱聘请(假设是工人),不会算在手牌上限内,所以到了轮次结束时,就可以抽牌了。保留区的牌不能当成货品或工具来用,只能当工人或建筑。所以货品和工具还是要纠结。
招揽下属是游戏的重要元素。游戏的部下会给自己提供很多好处。有些部下是住在特定港口的,要去拜访他们才会获取好处。把团队组织起来,会让玩家有不同的能力,会想停泊不同的港口,会有不同的战略方针。
玩家还可以升级船只。船的各部分在游戏开始时放两个圆盘。做升级就是把圆盘移除。每当有一个部分的圆盘都移除掉,那部分的功能就开始生效。这是玩家提升自己能力的另一个方法。
有两项玩家要做的重要事项就是打仗和探险。西印度群岛有三大势力:英国、法国、西班牙(可怜的荷兰在这游戏里被删掉了)。出手打仗的时候,就是为其中一个国家讨伐小镇。除了攻下还没有人掌控的小镇,也可以去攻打别的国家掌控的小镇。这会影响三大国家的势力平衡。帮助大国打仗能获取他们的信任。游戏结束时,玩家会按照信任度和国家的势力得分。如果国家强盛、对自己的信任度又高,那自然就能得很多分。
做探险要使用画在南美洲的一条路线。执行探险的时候,就是在这路线前进并获取停下的地方注明的好处。玩家能走多少步要看能力有没有提升过。玩家不一定要选择走最大的步数,因为停下来的地方的奖励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能走得远是好的,因为选择多。通常越是后面奖励越好。每一次经过一定的关卡能得分,而且先到的人分数比较高。
四个回合完成后,大家的能力会和游戏开始时有很大差别。这时候大家算总分,最高分的人就是赢家。
亲身体验
《马拉开波》是个开发游戏。它也是个多重得分方式的游戏,就是很典型那一种欧式游戏。玩家之间的直接冲突不太多。如果大家支持的国家不同,那自然是会有拉锯战的,各自为主抢地。玩家之间没有直接攻击。运货和完成任务需要抢。桌子中央有公开可以买的牌,也可能会要抢。但也就是这一类很欧式的竞争。港口是不用抢的,同一个港口可以多人停泊。游戏比较多时候是忙如何提升自己。玩家之间的斗争并不激烈。不过我觉得我玩这一局竞争少是因为我们是两个人玩。如果多人玩的话,战争的部分会比较有趣。一些抢先做事的地方也会出现更紧张。
有一件我没有预料到的事是到游戏结束时我竟然打了二十张牌,包括聘请的工人和起的建筑。钱是不容易赚的,第一回合我应该只有两三位工人。我没有预料到能力会越滚越大,滚得那么大。这游戏让玩家有成就感、满足感。觉得自己干了一番大事业。
这是事业牌,每人有一张。这让玩家在游戏中有点方向。上面的使命如果有达成,可以得分也可以赚钱。我在游戏初期觉得这里的钱和分数是挺可观的,不过后来才发现其实这里的分数并不是很多。钱确实是重要的,尤其是游戏初期赚钱难的时候。
感想
要问我为什么喜欢《马拉开波》而没喜欢其他的 Alexander Pfister
游戏,我不太说得上来。真的让我去分析这游戏,我发现这还真的是很典型的欧式得分游戏,就是我常埋怨那一种。不过我在玩的当下确实是享受、快乐的。我并不是对海盗主题特别有兴趣,所以也不会是主题打动了我。我猜想我喜欢的是一步一步提升自己、一步一步完成探险、一步一步为西班牙打下天下那种完成霸业的感觉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