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介绍过《Caper》。那时候我是玩实体游戏。《Caper: Europe》是《Caper》的新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游戏,只有一些小修改。这一次我是线上玩的。这游戏应该卖得不错,要不然出版社也不会搞一个第二版。
玩了《Caper: Europe》,我并没有改观,就还是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游戏确实是做得很漂亮的,视觉体验做得很好,游戏也有它的策略性。它用的选牌机制 (card drafting) 里两位玩家不停交换手牌,意味着现在自己不选的牌,就有可能被对手用来对付自己。玩家之间的竞争并不止于三个地点的拉锯战。玩家最终目标是分数而不是三个地点三盘两胜。所以玩家要注意各种得分方式,包括要收集宝物、和好好利用一些有得分能力的牌。三个地点的独特能力也必须考虑。
最近我有玩的有一点相似的游戏是《Zenith》。《Zenith》比较合我的口味。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拉锯战。我想我喜欢《Zenith》的地方是它有长远规划,例如可以刻意通过科技增强自己的能力、可以收集多张牌为未来争取折扣。相比之下,我觉得《Caper: Europe》里我是比较被动的。我只能看手牌有什么,然后尽量挑能最大化自己利益的牌的组合。现在我会不喜欢一款游戏的原因通常都是同一个,就是它没有带我看我没看过的风景。对我来说没有新意。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游戏的好坏其实并不公平。有可能一些我喜欢的游戏是很多其他人不喜欢的,就只因为我没玩过类似的游戏,而别人已经玩过。我乘这机会聊聊另一个话题。
~~~~~
我部落格写的贴文如果要称作是桌游评论,我心理会有点不舒服。第一个问题是很多游戏我也只玩一次。就这样的一次接触,我的评价未必是正确、未必是完整。我的评价只能说是我个人对这游戏的第一印象。有很多评论家会把整个游戏介绍得很详尽。我自己不喜欢做这样的事,因为我会觉得自己在把整本规则书说一遍。我通常会跳过很多规则细节,只有一些我觉得比较有趣的规则我才会细心解说。
我写的贴文,主要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介绍自己玩过而别人可能没听过或没玩过的游戏。如果有读者因而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那对我来说我是做了好事、积了德。我会叙述为什么我喜欢一款游戏,或为什么不喜欢。我这几年对于评论游戏的一个心得是其实总括来说,世界上没有坏游戏。游戏这一种产品是做来给人快乐的。我从纯粹的桌游玩家变成了同时也是设计师和出版商后,有这样的感悟。大多数的游戏都是成功的产品,就是它们有满足到它们的目标群众。我玩过很多游戏,有很多是我个人不喜欢的。那是因为我并不是受众。所以我不喜欢一点也不奇怪。我不喜欢不代表游戏它不是好游戏。世上没有坏游戏,只有不合适的游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拿《Brass: Birmingham》给非玩家玩,肯定他们不止会痛苦,还会留下心灵创伤。
从玩家和博主变成设计师和出版商还有一个尴尬的地方是我要怎样评论马来西亚的本土游戏。玩了那么多年的桌游,我一直都不会注意本土游戏,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注意。但现在我自己也是本土游戏设计和出版的一份子,在这圈子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要我去写差评,我还真的不忍心下手。我自己的游戏也常有差评,我看了后还是会难过的。这是我还在学习适应、学习用平常心接纳的。我明白我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我只能期盼至少有满足到一些人。我现在明白到很多的本土游戏的目标群众本来就不是我。所以我没喜欢、没兴趣,是正常的。但是我还是要介绍本土游戏,因为我要帮助我的朋友们和他们的游戏去找到他们的受众。能够做到这样的牵线,就是积福。
我依然会对一些热门游戏说不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但我会尽量说明为什么。或许我不喜欢的原因结果会是你喜欢的原因也说不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